《雅典政制》有这样的记载:有一次,一个名叫吕锡马库斯的人犯有死罪,行刑吏准备执行,在他正坐着等死的时候,优美里德斯救了他。优美里德斯依据法律提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不得处死。到了陪审法庭举行审理的时候,吕锡马库斯被判处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于是他得到了“鼓槌下人”(即免于刑杖之人)的绰号。这一记载侧面反映出陪审法庭是当时雅典的
| A.最高权力机关 | B.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
| C.最高行政机关 | D.最高立法机关 |
一般认为,1952年法国学者在分析当时世界格局时,提出"第三世界"一词。这里的"第三世界"是指
| A. | 不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国家 |
| B. | 两个超级大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之外的国家 |
| C. | 既不属于"北约"也不属于"华约"的国家 |
| D. | 尚未获得独立的亚非拉地区国家、 |
1948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
| A. | 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 | B. | 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 |
| C. | 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 | D. | 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 |
美国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的推动下,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国民收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340亿美元增加到1929年的830亿美元。其带来的结果是美国
| A. | 消费不足问题更加突出 | B. | 加紧占领殖民地取得海外市场 |
| C. | 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 D. | 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生产领域 |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宣布一切土地为全民财产,禁止土地买卖、出租等。粮食税颁布后的1922年,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该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表明
| A. | 以往的土地法令被彻底废除 | B. | 农村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 |
| C. | 农业改革进一步发展 | D. | 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 |
1941年2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这表明当时美国
| A. | 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 | B. | 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 |
| C. | 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 | D. | 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