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微,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占据了支配地位,罗马教皇终于确立了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14—16世纪,在西欧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繁荣,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和发展,同时资产阶级开始兴起,他们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批判了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特权制度,宣传了个人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竟争进取精神与科学的求知的理念。西欧资本主义进入原始积累时期以后,无论是国内发展还是海外掠夺,都需要有强大的国家作支撑。英国、法国等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材料二 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身,正如……所写的:“义人等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
“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订,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
材料三 1529年,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开始与罗马教廷走向决裂;1533年,亨利八世宣布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贡金;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在地上之惟一最高首脑”,从此,英国完全脱离了罗马教廷的控制,成为一个新教国家。
材料四 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导致了基督教世界中信仰体系的大分化和大组合。虽然各地、各个宗教派别有所不同,但总的说来,是世界性的宗教帝国让位于地方化、民族化的宗教组织;有形的宗教仪式崇拜,让位于无形的精神信仰崇拜。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出现的主要因素。
(2)依据材料三,分别指出两人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3)材料三中亨利八世与罗马教廷决裂的导火线是什么事件?英国宗教改革有什么特点?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这次宗教改革有何显著特点?
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说过,文化不论大小,一旦出现,就会向外流散。全人类都蒙受文化交流之利。如果没有文化交流,我们简直无法想象,人类会是什么样子。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29届夏季奥运会开幕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完美接合,给世界带来无与伦比的艺术盛宴。观察下列图片
图三图四
材料二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所说:“中国知识线和外国知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为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便是第二次。在这种新环境之下,学界空气,当然变换,后此清朝一代学者,对于历算学都有兴味,而且最喜欢谈经世致用之学,大概受利、徐诸人影响不小。”
请回答:
(1)请从材料一的图中任选一幅,说明其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哪项重大成就?列举这一成就产生、发展及其外传的情况。
(2)佛教何时传入我国?魏晋时期佛教盛行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知识线和外国知识线第二次接触” 反映了明清时期文化发展的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史实说明这一特点。
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整合的模式是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辽太祖接受汉人谋士韩延徽的意见,对待逃避战火北投契丹的汉人“树城郭,分市里,以居汉人之降者;又为定配偶,教垦艺,以生养之,以故逃亡者少”……辽太祖“问诸侍臣曰:‘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皆以佛对。太祖曰:‘佛非中国教。’(耶律)倍曰:‘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太祖大悦”,于是“建孔子庙,诏皇太子春秋释奠”。
……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国制简朴,汉制则沿名之风固存也。
——整理自《辽史》
材料二: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摘自翦伯赞诗
材料三:(贞观四年)颉利之亡,其下……来降者尚十余万,诏议所宜。咸言:“……请悉籍降俘,内兖(山东南部)、豫闲处,使习耕织,百万之虏,可化为齐人,是中国有加户,而漠北遂空也。” 中书令温彦博曰:“如汉建武时,置降匈奴留五原塞,全其部落,以为扞蔽,不革其俗,因而抚之,实空虚之地,且示无所猜。若内兖豫,则乖本性,非函
育之道。”……帝主彦博语。
——《新唐书·突厥传》
请回答:
(1)少数民族的贡献丰富了中华文明,请用秦汉时期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实各一例,说明这一结论。
(2)材料一反映了契丹(辽)社会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官分南北”现象得以出现的原因。
(3)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一个历史事件.请选择其中之一个材料,说出该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并对材料中的观点做一简要点评。
交通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一个重要侧面,在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几乎都可以看到交通发展的轨迹,结合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成祖在发展与东西洋诸国关系的主动与热心,主观上是为了稳定政局,扩大朝贡贸易,以提高自己的声望和地位。——傅衣凌 《明史新编》
(1)结合图1和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交通发展的主要表现,
(2)结合图2,概括隋唐时期交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史实,举一例说明交通发展对城市经济繁荣产生的影响。2分)
(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说明这一历史事件的原因。
阅读下列图片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隋朝消灭了其前人的过时的和无效率的制度,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结构……人们在研究其后的伟大的中华帝国的结构和生活的任何方面时,不能不在各个方面看到隋朝的成就,它的成就肯定是中国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
——《剑桥中国隋唐史》
(1)隋文帝杨坚统治时期,被后世所称颂为“开皇之治”。请结合漫画和所学知识,说说隋文帝是如何“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结构”
材料二 唐太宗评价隋文帝杨坚曰: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天下至广,一日万机,虽复劳神苦形,岂能一一中理!群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衍违,莫敢谏争,此所以二世而亡也。朕则不然。择天下贤才,置之百官,使思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奏闻。有功则赏,有罪则刑,谁敢不竭心力以修职业,何忧天下之不治乎!”
(2)你是否同意唐太宗的评价?请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阐述理由。并说说唐太宗是如何实现他的意图的。
材料三(清代前期顺治、康熙、雍正三朝,户口统计只重男丁,对“未成丁”或“男女幼丁”等人口不作统计。)
(3)请分析导致清代人口发生变化的政策原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观察下列两幅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图片:
图1美国繁荣时期的汽车长龙图2美国人排起长队领救济
(1)图1和图2反映了当时美国经济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变化? (2分)
材料二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任何彻底革命的计划。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2)对材料中“新应用”的准确理解是什么?(2分)
罗斯福说的“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是指什么?
罗斯福说的“严重缺点”是不是美国经济制度中最严重的缺点?为什么?
(3)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材料三 “在不同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
——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4)20世纪20年代初,列宁根据当时的国情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后,在社会经济方面实施了什么政策?(2分)
起到了怎样的作用?(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