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表是 K N O 3 N a C l 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K N O 3
13.3
20.9
32
45.8
64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N a C l 35.7
35.8
36
36.3
36.6
37
37.3
37.8
38.4
39
39.8


①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②30℃时, K N O 3 的溶解度是/100g水。
K N O 3 溶液中含有少量 N a C l 时,可通过的方法提纯。
④对③析出的晶体和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填写编号)。
Ⅰ.剩余溶液一定是 K N O 3 饱和溶液
Ⅱ.剩余溶液一定是 N a C l 不饱和溶液
Ⅲ.上述方法可以将两者完全分离
Ⅳ.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 K N O 3
⑤在一定温度下,将含69g K N O 3 、18g N a C l 的混合物完全溶解在50g水中。改变温度使 K N O 3 析出, N a C l 不析出,则温度T(℃)的范围是(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互不影响)。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之一。下表是部分酸、碱、盐在水中的溶解性(20℃),请回答下列问题。

阴离子

阳离子

OH

NO3

CO32

Cl

K+

Ba2+

Cu2+

(1)上述阴、阳离子形成不溶性碱的化学式为  ,形成复合肥料的化学式为  

(2)KOH溶液和Ba(NO32溶液  (填“能”或“不能”)反应,理由是  

(3)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OH、H+、Ba2+、NO3

B.OH、Ba2+、K+、Cl

C.CO32、K+、Ba2+、Cl

D.CO32、Cu2+、NO3、K+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要采取有效防疫措施,免受病毒侵害。

(1)我们每天要补充蛋白质提高自身免疫力。下列食物富含蛋白质的是  (填字母序号)。

A.鸡蛋 B.米饭 C.白菜 D.西瓜

(2)用医用酒精进行室内消毒时,若不慎引起小面积失火,可用湿布扑灭。其灭火主要原理是  

(3)医用口罩的中间层是聚丙烯熔喷布,起过滤病毒作用。聚丙烯属于  (填“有机合成”或“复合”)材料。生产出的外科医用口罩需用环氧乙烷进行灭菌。环氧乙烷的化学式为C2H4O.该物质中含有  种元素,其组成元素的质量比为  

某同学在实验探究中发现了一些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如图所示。

(1)编号①反应的指示剂是  ;编号②反应的金属单质是  

(2)根据如图可以总结出稀盐酸的化学性质,其中编号②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3)请你写出符合编号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假设编号④反应的盐是AgNO3,则编号④对应方框中的现象是  

某同学测得B物质的溶解度如表所示:

温度(℃)

0

20

40

60

80

B物质的溶解度(g)

27.6

34.0

40.0

45.5

51.1

(1)根据表中测出的溶解度数据,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画出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2)根据图1可知,T=  ℃时,C物质的溶解度等于A物质的溶解度。

(3)要使接近饱和的A、B、C三种溶液都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相同方法是  (任填一种)。

(4)30℃时,将C物质的饱和溶液150g,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5%的溶液,需要向其中加水  g。

(5)如图2所示:常温下分别向装有适量A、C物质的两支试管里加入等量蒸馏水,充分振荡后,两支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将两支试管放入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装C物质的试管中固体增多,装A物质的试管中固体减少。请你对此现象做出解释:  

科学技术的进步,证明了宏观物质世界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请根据如图所示按要求回答问题:

(1)图(甲)是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图(乙)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的数值是  ,该原子形成的阳离子符号是  ,该元素与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3)图(丙)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