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繁花似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图1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反映了“以形写神”的特征 |
B.图2是唐朝吴道子的作品,反映了吸收外来文明的特征 |
C.图3作品的作者是关汉卿,反映了元曲通俗易懂的特征 |
D.图4剧种在清朝同治年间产生,反映了“徽汉合流”的特征 |
下面是近代中国某一时期宣传抵制日货的歌谣:“青岛问题未及,福州交涉又起。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视公理。一方提倡国货,一面仇物制抵。”此歌谣的出现应该是在
A.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 | B.《辛丑条约》签订之后 |
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后 | D.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 |
梁启超曾如此评价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蒋廷黻先生在其代表作《中国近代史》中对某一历史事件做了如下描述:“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请问下列选项中属于蒋先生所说的“少数人”的主张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实行民主共和 | D.提倡重视民主与科学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描写19世纪中期的中国农村:“沿江沿海的主要航道上,太古、怡和、旗昌之类的外国轮船和招商局的轮船势力正盛,‘上海之沙船,宁波之钓船,广东之红利船全失其利’,汉口以下的江船‘也废业者逾半’”。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列强垄断中国航运的局面被打破 | B.列强经济侵略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
C.近代中国传统的运输业受到冲击 | D.列强的侵略势力逐渐深入到中国内地 |
中国近代某条约规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驻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防守。……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 B.《马关条约》 |
C.《辛丑条约》 |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