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眼睛人类和某些动物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的。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10cm.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25cm. 从眼的光心向物体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叫视角.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就越清楚.
阅读上文后,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 人眼所看到的像是____的  _像,眼睛与照相机不同之处是    
(2)正常眼睛观察物体的最佳距离为      。
(3) 某人视力正常,当他用平面镜仔细观察自己的脸部时,应当把镜子拿到离眼睛_________处最为合适.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眼睛及其视物原理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一量程为10N的弹簧测力计,现在用它来测量约几千克的大西瓜的质量,其他辅助器材可以任意选用,但不得切割西瓜。请你设计一种方法测出它的质量。

美术课上同学们用橡皮泥捏动物模型时,想知道橡皮泥的密度有多大。课后,他们在实验室选择了天平、量筒、水和细线进行了实验操作。

(1)合理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2)由图可知:橡皮泥的质量m = g;橡皮泥的体积V= cm3;橡皮泥的密度ρ=
(3)你能否利用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和物品,结合上述器材(或仅用上述器材),再设计一个测量橡皮泥密度的实验方案。请写在下面。

小明在课外想进一步探究弹簧伸长的长度L跟所受拉力F的关系,他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拉力F/N
0
0.5
1
1.5
2
2.5
3
3.5
伸长的长度L/cm
0
1
2
3
4
5
5.4
5. 6

(1)请你定量比较实验数据,把你的结论写在下边:
(2)这一结论在实际中的应用是:

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来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其实验思路如下:接好电路后,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A、B、C三处,测出第一组数据;为了防止个别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来重复实验,并完成第二次和第三次测量.

方法一:改变电源电压;方法二:更换其中一条支路中的灯泡(规格不同)
(1)实验时,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两灯都亮.但由于连线较乱,一时无法确定两灯是串联还是并联,小明灵机一动,随意拆下一根导线,发现两灯都熄灭,因此他认定两灯是串联的,小明的方法是 __ ,理由是 __
(2)电流表由某处改接到另一处进行电流的测量,此过程中需拆接电路,此时开关应 __,如不能确定所测电流的大小,选用量程的规范操作是 __
(3)该同学表格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__ ;图乙中的实验现象说明 __


A处的电流IA
B处的电流IB
C处的电流IC
第一次
0.10
0.12
0.22
第二次
0.20
0.24
0.44
第三次
0.25
0.30
0.55


(4)表格补充完整后,通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后面两次实验是采用方法 __ (选填“一”或“二”)进行的,可以得出结论: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 __

如图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将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分别装在易拉罐中,并测出沙子和水的初温.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并不断 搅拌,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实验记录如下表。

(1)实验中,对于酒精灯的加热方法,较可靠的做法是 __
A.用两只外观规格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B.用同一只酒精灯先后加热
(2)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中画出沙子和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3)分析图像可知,对于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吸收相等热量,升温较快的是 __ ;若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则 __ 吸收的热量较多.通过大量类似实验,人们发现了物质的又一种物理属性,物理学将这种属性叫做 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