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就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探索过程。
(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根据生活经验和事物表象得出的错误观点被人们沿用了近2000年。
(2)我们曾追随着物理学家的足迹,设计过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运动时,竖直方向上受到的_______力和___________力相平衡,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
(3)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___________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4)减小图中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__,小车运动的越__ __。
(5)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_运动。
小明在选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中,发现测量大小相同的力时,用不同规格的测力计,弹簧伸长的长度不一样.对哪些因素会影响弹簧的伸长量,小明有三种猜想:
猜想1:制造弹簧所用的材料可能影响弹簧的伸长量.
猜想2:弹簧的原长可能影响弹簧的伸长量.
猜想3:弹簧的粗细可能影响弹簧的伸长量.
小明为探究自己的猜想,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
①将一根弹簧剪成长度不同的两根,测出两根弹簧的初始长度L1、L2;
②如图所示,固定弹簧的一端,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弹簧,测出两根弹簧的对应长度L1′、L2′;
③改变拉力的大小,重复实验步骤①②,记录实验数据.
(1)该实验方案研究的是猜想(填写序号);
(2)实验方案中将“一根弹簧剪成长度不同的两根”,这样做的目的是.
(3)实验方案中“用大小相同的力拉弹簧”表明弹簧的伸长量还与有关.
(4)探究此猜想需要研究和比较的物理量是和.
如图甲所示,是“”研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装置图.
(1)实验过程中,依据观察到的现象,判定水开始沸腾.
(2)图乙是实验第5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将其读数记录到表中.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温度/℃ |
90 |
92 |
94 |
96 |
97 |
99 |
99 |
99 |
99 |
(3)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系中画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
(4)通过实验可知,水沸腾时,温度(选填“逐渐升高”、“保持不变”或“逐渐减低”);停止加热,谁不能继续沸腾,说明沸腾过程中水需要继续.
如图所示,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装置图.
(1)实验前为方便测量力臂长度,应将杠杆调节到平衡,如果杠杆的左端向下倾斜,平衡螺母应
向端调节.
(2)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收集多组数据的目的是;实验得到的结论是(用字母符号表示).
实验次数 |
动力F1/N |
动力臂L1/cm |
阻力F2/N |
阻力臂L2/cm |
1 |
0.5 |
10 |
1 |
5 |
2 |
0.5 |
15 |
1.5 |
5 |
3 |
1.5 |
20 |
3 |
10 |
4 |
2 |
20 |
4 |
10 |
(3)图中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每个钩码受到的重力是0.5N,则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的拉力是N;拉着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并保持杠杆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2014年5月,考古学家在长城板厂峪段修复过程中,发现泥土烧制的象棋子,小明和小华在参观考察过程中,因地制宜,尽力用可乐瓶、小口径量筒(口径比象棋子小)、水以及常见生活材料,各自测的象棋子的密度.
请选择其中一种方法算出象棋子的密度.(两种都做,以第一种为准)
方法一:
①把吸管一端水平插入可乐瓶侧壁,另一端开口朝下,往可乐瓶里缓缓倒水,直至水面升到吸管水瓶端口,将空的量筒正放在吸管下端开口处.
②把一泡沫块轻轻放入可乐瓶使之漂浮在水面.
③用细线拴住像棋子轻轻放入可乐瓶,象棋子下沉至瓶底.
④取出像棋子并轻轻放置在泡沫块上方,泡沫块儿和象棋子漂浮在水面.
方法二:
①往可乐瓶内装适量水,另外在量筒内装一些水.
②用保鲜薄膜(质量不计)包住象棋子,轻轻放入可乐瓶使之漂浮在水面,在可乐评侧壁水面处做记号A.
③取出保鲜薄膜和象棋子,把量筒内的水缓缓倒入可乐瓶直至瓶内水面上升至记号A.
④用细线拴住像棋子并放入可乐瓶,象棋子下沉至瓶子底,在可乐瓶侧壁水面处做记号B.
⑤取出象棋子,把量筒内的水缓缓倒入可乐瓶直至瓶内水面上升至记号B.
实验数据如图所示,g取10N/kg,问:
(1)你选择方法进行计算.
(2)象棋子的密度为多大?
小明制作氧气浓度探测器,过程如下:
(一)小明找来氧敏电阻Rx,其电阻值与空气中氧气浓度的关系如表格所示.其中,氧气浓度为0时,氧敏电阻的阻值模糊不清,他对该电阻值进行测量.
氧气浓度/% |
0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Rx/Ω |
10 |
16 |
21 |
25 |
28 |
30 |
在集气瓶内,小明通过木炭燃烧制得氧气浓度为零的空气,再将Rx置于瓶内.甲图中电源电压恒为6V,①、②号导线已经连好.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甲图中完成测量电路连接.
(2)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移至________(A/B)端.
(3)闭合开关S,发现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均为0.小明取下电压表,将电压表分别与导线①的两端、导线②的两端并联,示数都为0;将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B、D两端并联,示数也为0;将电压表与开关两端的接线柱并联,示数为6V.若电路只有一处故障,则电路故障为________.
A.导线①断路 B.导线②断路 C.滑动变阻器内部断路 D.开关S内部断路
(4)排除故障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氧气浓度为0时,Rx阻值为________Ω.
(5)请在丙图中作出氧敏电阻Rx的阻值与空气中氧气浓度的关系图象.
(二)小明制作氧气浓度探测器的电路如图丁所示,其中,电源电压恒为6V,定值电阻R0阻值为5Ω.
(6)小明将氧敏电阻包裹在塑料袋中,先用嘴吸尽其中的空气,在对塑料袋儿呼气,闭合开关S,电流表的示数为0.24A.他呼出气体中氧气浓度为________%;可见人呼吸时,________(能/不能)将吸入肺中的氧气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
(7)小明制作的探测器工作时,氧气浓度越高,电流表示数越________ .要想实现“氧气浓度越高,电表示数越大”,应选用电压表与上述电路中的________并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