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四种物质的组成排列中,合理的一组是( )
A.地壳→化学元素→岩石→矿物 | B.地壳→矿物→化学元素→岩石 |
C.化学元素→矿物→岩石→地壳 | D.矿物→化学元素→岩石→地壳 |
下图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的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断崖m的高度
A.等于山峰k与山峰J的高差 |
B.小于山峰k与山峰J的高差 |
C.大于山峰k与山峰J的高差 |
D.是山峰k与山峰J的高差的4倍 |
一般来说,图中居民点p与k山峰的气温相比
A.k山峰的气温比p地低2℃多 | B.k山峰的气温比p地低4℃多 |
C.k山峰的气温比p地高2℃多 | D.k山峰的气温比p地高4℃多 |
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高速公路选择在图中地形部位通过,主要原因是
A.该地位于山脊,地势较高 |
B.该地位于山谷,工程量小 |
C.该地岩层脆弱,易于开挖 |
D.该地位于鞍部,地势较低 |
为了防止断面处山体滑坡,下列有效措施是
①植树造林②修筑梯田③控制水流量④整修加固裸露岩体
A.①④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下左图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示意图,下右图为某地年内各月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明显变宽.主要原因是
A.受寒暖流共同影响 | B.受暖流影响 | C.受寒流影响 | D.受陆地影响 |
甲、乙、丙、丁四地中,气温和降水特征与上右图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A.甲地 | B.乙地 | C.丙地 | D.丁地 |
读各纬度的年平均气温和年较差表,完成下列各题。
纬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
北半球 |
气温(℃) |
26.2 |
26.7 |
25.3 |
20.3 |
14.0 |
5.7 |
-1.0 |
-10.0 |
-16.7 |
年较差(℃) |
0.8 |
1.1 |
6.4 |
12.7 |
19.1 |
25.1 |
29.8 |
33.0 |
35.3 |
|
南半球 |
气温(℃) |
26.2 |
25.3 |
23.0 |
18.4 |
12.0 |
5.6 |
-2.0 |
-11.5 |
-19.8 |
年较差(℃) |
0.8 |
2.4 |
5.4 |
7.2 |
6.6 |
5.4 |
10.8 |
21.4 |
25.0 |
地球最热的纬度被称为“热赤道”,它位于
A.赤道 | B.北纬10度 | C.南纬10度 | D.南纬20度 |
表中显示的全球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
A.从南向北递减 | B.从北向南递减 |
C.从“热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 D.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
南半球各纬度的气温年较差大部分比北半球的小,其原因是
A.南北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差异较小 | B.北半球多高大山系,对气候的影响较大 |
C.南半球植被覆盖较好 | D.南半球海洋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 |
读我国两地潜水埋藏深度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①、②两地可能分别位于
A.东北平原、长江三角洲 | B.江南丘陵、华北平原 |
C.珠江三角洲、黄土高原 | D.云贵高原、唯噶尔盆地 |
图中M处
A.受台风影响,降水多,潜水埋藏浅 | B.受准静止锋影响,降水多,潜水水位高 |
C.受副高影响,降水少,潜水水位低 | D.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潜水埋藏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