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威尔曾任命为人耿直的厄尔·瓦伦为大法官,后者的激进派判决(瓦伦判决了很多著名的种族歧视案件为不合宪法精神)经常让艾森豪威尔大为光火,他曾说自己总统任期内最大的失策就是任命瓦伦。艾森豪威尔“大为光火”并认为“失策”,这主要源于
A.自此美国总统失去对大法官的任免权 |
B.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且是终生职位 |
C.大法官犯罪也要任职终身,总统很无奈 |
D.大法官夺去了总统拥有的最高司法解释权 |
战国时,荀子游访秦国后,在《强国篇》中谈到:秦民风淳朴,官吏忠于职守,
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 “故四世(自秦孝公起的四位国君)有胜,非幸也,
数也”。荀子的观点可以说明:
A.秦国的四位国君很有作为,秦的强盛是必然的 |
B.秦国军事上的胜利是偶然因素所致 |
C.由于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 |
D.封建经济发展是秦国强盛的根本原因 |
“无置锥之地”战国时期已经成为一句成语,在《荀子》等书中屡次出现,对此
理解错误的是:
A.反映了农民失掉土地的社会现象 |
B.主要原因在于新兴地主的土地兼并 |
C.与土地私有权的确立直接相关 |
D.政府通过禁止民间买卖土地来解决问题 |
钱穆认为“春秋到战国,世袭特权推翻,制约经济解放,凝固的定型消失了,许
多新的力量都在潜滋暗长,都在迈步向前”。“许多潜滋暗长”的新力量包括:
①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
②小农经济产生并发展
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听信谗言抓捕商鞅。商鞅在逃亡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
理由是“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商鞅只得黯然离去。这
则故事说明:
A.变法最终失败 | B.法治代替人治 |
C.民众厌恶商鞅 | D.变法深入贯彻 |
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
工商遂。”以下对这则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①县的地位比郡高
②在战争中所获的新领土上设置县、郡
③县的出现比郡早
④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有利于中央集权
A.①② | B.①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