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某外国公使说:“现任的山东巡抚人很好。不像他的前任府台,老是同我们敝国人作对。自从现任接手之后,我们的铁路已经放长了好几百里,还肯把潍县城外一块地方借给我们的军队做操场。”这段谈话的背景最可能是
| A.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后 |
| B.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 |
| C.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 |
| D.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 |
“冷战格局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材料认为“冷战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 | B.战时同盟解体 |
| C.美苏两大国争夺世界霸权 | D.国家实力变化 |
1933年《东风杂志》:“(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经济制度”是指()
| A.取消商品贸易 | B.允许自由贸易 |
| C.实施计划经济 | D.实行自由放任 |
达尔文在研究中发现,“在浅色的桦树林里,浅色种类的蛾通常是深色种类的蛾的6倍;相反,在深色的松树林,深色种类的蛾通常为浅色种类的蛾的16倍”。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
| A.生物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 |
| B.生物个体之间存在本种类内部的竞争 |
| C.生物的进化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
| D.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这里的“武器”是指()
| A.频繁的暴力革命 | B.虚伪的代议制民主 |
| C.先进的生产力 | D.科学的社会主义 |
“他深受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他的许多作品表达了对封建专制的批判,对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的赞颂,对自由和欢乐的渴求。”“他”是指()
| A.巴尔扎克 | B.梵高 |
| C.毕加索 | D.贝多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