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让高中学生参加高考,不再搞群众推荐,从此拉开了恢复高考的序幕。其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 )
A.否定了群众推荐制度 | B.实现了“学而优则仕” |
C.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权利 | D.为下乡知识青年提供出路 |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内阁制度初具规模。关于这一制度变迁的原因、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一劳永逸地解除了大臣弄权问题 | B.使古代中国到达了皇权专制的最高点 |
C.有力地加强了明代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 | D.是明初统治者汲取前代历史经验的结果 |
“军机处…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直庐始设于乾清门外西偏,继迁于门内,与南书房邻,复于隆宗门西供夜值者食宿。其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然必重以宰辅。”这表明军机处()
A.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 B.侵夺了南书房的权力 |
C.军机大臣掌握实权 | D.其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
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
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沉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
A.征辟制 | B.察举制 | C.科举制 | D.九品中正制 |
“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
A.君主专制的削弱 | B.宗法制的消亡 |
C.中央集权的加强 | D.分封制的巩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