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含I—浓度很小的碘化物溶液时,利用倍增反应进行化学放大,以求出原溶液中的碘离子的浓度。主要步骤如下:(设放大前后溶液体积相等)
①在近中性溶液中,用溴将试样中I—氧化成IO3—,将过量的溴除去。
②再加入过量的KI,在酸性条件下,使IO3—完全转化成I2。
③将②中生成的碘完全萃取后,用肼将其还原为I—,离子方程式为:
N2H4+2I2 ="==" 4 I—+N2+4H+
④将生成的I—反萃取到水层后用①法处理。
⑤将④得到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KI溶液,并用硫酸酸化。
⑥将⑤反应后的溶液以淀粉作指示剂,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化学方程式为:
2 Na2S2O3 +I2 ="==" Na2S4O6+2NaI
经过上述放大后,溶液中I—浓度为原溶液中I—浓度的( )
A.6倍 | B.8倍 | C.18倍 | D.36倍 |
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 L氦气中含有0.5 NA原子 |
B.标准状况下,0.1 mol Cl2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一定为0. 2 NA |
C.常温常压下,46g 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为3NA |
D.1 mol 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转移电子总数NA个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48gO3气体含有6.02×1023个O3分子 |
B.5.6g Fe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转移电子0.3 mol |
C.0.5mol·L-1CuCl2溶液中含有3.01×1023个Cu2+ |
D.标准状况下,33.6LH2O含有9.03×1023个H2O分子 |
下列过程中,没有明显实验现象的是
A.向饱和碳酸钠溶液通入CO2气体 |
B.少量过氧化钠投入AlCl3溶液 |
C.向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
D.向Fe(NO3)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
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HCO3- + H+ ="=" CO2↑+ H2O |
B.往碳酸镁中滴加稀盐酸: CO32- + 2H+ ="=" CO2↑+ H2O |
C.往氨水中滴加氯化铝: Al3+ + 4OH- ="=" AlO2- + 2H2O |
D.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Ba2+ + SO42- + H+ + OH- ="=" BaSO4↓+ H2O |
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利用反应在3Cl2 + 2NH3 = N2 + 6HCl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烟 | B.该反应利用了Cl2的强氧化性 |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 D.生成1molN2有6mol电子转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