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含I—浓度很小的碘化物溶液时,利用倍增反应进行化学放大,以求出原溶液中的碘离子的浓度。主要步骤如下:(设放大前后溶液体积相等)
①在近中性溶液中,用溴将试样中I—氧化成IO3—,将过量的溴除去。
②再加入过量的KI,在酸性条件下,使IO3—完全转化成I2。
③将②中生成的碘完全萃取后,用肼将其还原为I—,离子方程式为:
N2H4+2I2 ="==" 4
I—+N2+4H+
④将生成的I—反萃取到水层后用①法处理。
⑤将④得到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KI溶液,并用硫酸酸化。
⑥将⑤反应后的溶液以淀粉作指示剂,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化学方程式为:
2 Na2S2O3 +I2 ="==" Na2S4O6+2NaI
经过上述放大后,溶液中I—浓度为原溶液中I—浓度的( )
| A.6倍 | B.8倍 | C.18倍 | D.36倍 |
根据氢原子和氟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对F2和HF分子中形成的共价键描述正确的是( )
| A.两者都为s-s σ 键 |
| B.两者都为p-p σ 键 |
| C.前者为p-p σ 键,后者为s-p σ 键 |
| D.前者为s-s σ 键,后者为s-p σ 键 |
下列过程中需要通电才可以进行的是()
① 电离 ② 电解③ 电镀 ④ 电化学腐蚀
|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②③④ | D.全部 |
最近,中国科大的科学家们将C60分子组装在一个单层分子膜表面,在-268℃时冻结分子的热振荡,并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首次“拍摄”到能清楚分辨碳原子间单、双键的分子图象。下列化合物分子中一定既含σ 键又含π键的是()
| A.N2 | B.CO2 | C.C2H4O | D.H2O2 |
将2molA与2mol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3B(g)
2C(g)+zD(g),2s后A的转化率为50%,测得v(D)=0.25mol•L-1•s-1,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v(C)=v(D)=0.25mol•L-1•s-1B.z=2
C.C的体积分数为28.6% D.B的转化率为25%
1,2,3-三苯基环丙烷的三个苯基可以分布在环丙烷环平面的上下,因此有如下两个异构体
据此,可判断1,2,3,4,5-五氯环戊烷(假定五个碳原子也处于同一平面上)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是()
| A.4 | B.5 | C.6 | D.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