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被誉为“荷兰时代”,荷兰成为“模范国家”、“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荷兰人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等,但到了17世纪晚期荷兰却风光不再,导致其急剧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是
A.缺乏保持高速扩张所需的资源 | B.商业资本发达但工业资本不足 |
C.英法颁布一系列歧视性的法令 | D.三次英荷战争中失去殖民优势 |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孙中山以明白无误的语言告诉人们,他的平均地权,他的民生主义,只不过是古已有之的井田制度的再版,因为两者“用意是一样的”。孙中山这样解释“民生主义”,主要用意在于()
A.民主主义符合中国的国情 | B.三民主义与西方民主制度有关 |
C.土地国有制有其深远的根源 | D.平均地权和井田制有相似之处 |
1923年中共中央《教育宣传问题议决案》强调:“凡能与工人接触之党员当尽力运用《前锋》、《新青年》、《向导》、《社会科学讲义》等之材料,使用口语,求其通俗化。”说明中共早期报刊()
A.已经失去通达民情的作用 |
B.无法完全满足大众的需求 |
C.遭遇理论化与通俗性尴尬 |
D.没有认识到普通民众作用 |
1920年-1936年国内工业统计资料。这一时期中国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
电力工业 |
煤炭工业 |
生铁 |
钢 |
1920年 |
772百万千瓦![]() |
14.2百万公吨 |
436815吨 |
30000吨 |
1936年 |
1724百万千瓦 |
26.2百万公吨 |
958683吨 |
556347吨 |
增长率 |
9.4% |
7% |
9% |
40%![]() |
①政府推行新的经济政策②美国对华经济侵略的加剧
③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④国民政府推行的货币改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城门刚打开,联军就出现在城中的每个角落,于是中国人的多少值钱、便于携带的财物,马上换了主人。美、俄、英、日和法国兵到处奔跑,闯进每一户人家,门要不是开着,马上被一脚踢开”,材料反映的这一场景出现于 ( )
A.鸦片战争 | B.火烧圆明园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 |
“明代江南的‘士大夫’是16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特有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材料中的“角色”准确定位是()
A.新经济因素的促进者 | B.小农经济模式的固守者 |
C.启蒙思想家的倡导者 | D.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