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现有两纯种小麦,一纯种小麦性状是高秆(D),抗锈病(T);另一纯种小麦的性状是矮秆(d),易染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提出了如图I、II两种育种方法以获得小麦新品种,问:

(1)要缩短育种年限,应选择的方法     ,该方法称               。方法II所示的育种方法是            
(2)图中①和④的基因组成分别为                  
(3)(二)过程中,D和d的分离发生在            (时期),(三)过程获得的植株往往表现为                    等特点;(四)过程使用的药剂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原因是             __________。
(4)方法II一般从F1经(五)过程后开始选种,这是因为                   
(五)过程产生的抗倒伏抗锈病植株中的纯合体占        ,若要在其中选出最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最简便的方法是        ,让F1按该方法经(五)(六)过程连续进行2代,则⑥中符合生产要求的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5)如将方法I中获得的③⑤植株杂交,再让所得到的后代自交,则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                                        
(6)图示的两种育种方法都以亲本杂交开始,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两个亲本中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集中在F1体细胞内,继而F1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                  分离的同时,                       自由组合。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是“DNA粗提取与鉴定”相关实验步骤,请据图分析回答:

(1)鸡血细胞是进行该实验较好的实验材料,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鸡血细胞中释放出核物质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a表示释放核物质后进行过滤的过程,过滤后取进行下一步实验。
(3)图b表示的相关操作过程中,加入2mol/LNaCl溶液的作用是
(4)图c表示在滤液中加入冷却的95%的酒精,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表示真核细胞内合成某种分泌蛋白过程中由DNA到蛋白质的信息流动过程,①②③④表示相关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过程发生在期,催化过程②的酶是
(2)已知甲硫氨酸和酪氨酸的密码子分别是AUG、UAC,某tRNA一端的三个碱基是UAC,该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是_________。
(3)a、b为mRNA的两端,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④过程进行的场所有
(4)一个mRNA上连接多个核糖体叫做多聚核糖体,多聚核糖体形成的意义是。在原核细胞中分离的多聚核糖体常与DNA结合在一起,这说明

某学校研究小组利用叶面积相等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进行了以下两组实验(假设两组实验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进行,且忽略光照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实验一将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5min测定小室中的CO2浓度,结果如图1所示。
实验二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测定A、B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结果如图2所示。

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低浓度二氧化碳时,固定CO2能力较强的植物是。0~25min期间,影响B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
(2)当实验一从开始经过10min,A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比B植物,原因是
(3)若A植物在第5min时,光照突然降低,C5含量在短时间内将
(4)25~40min期间两个密闭小室内CO2含量相对稳定的原因是
(5)实验二中,若给予的光照强度为x klx(a<x<b),每日光照12小时,一昼夜中A植物的干重将,B植物的干重将

已知淀粉酶可以水解淀粉为麦芽糖,蛋白酶可以水解蛋白质为多肽。为了研究酶之间的相互影响,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实验中所涉及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请分析回答:

注:“+”表示用相关试剂进行检测
(1)该实验所依据的两个颜色变化原理是:a;b
(2)请简述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
(3)实验过程中,试管1、2还要分别加入2mL的蒸馏水,其目的是
(4)①处预期的颜色变化为,理由是

萌发的禾谷类种子中淀粉酶的含量显著增高,主要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0℃下可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耐酸、不耐热,在70℃条件下15min后失活。根据它们的这种特性,可分别测定一种酶的催化效率。某实验小组进行了“提取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并测定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最适温度”等相关实验。
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cm)。
主要试剂及仪器:1mg/mL的标准麦芽糖溶液、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蒸馏水、石英砂、恒温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备酶溶液。

步骤二:略。
步骤三:取 6支干净的、体积相同并具刻度的试管依次编号,按下表要求加入试剂,再观察各试管内的颜色变化(注:+表示碘液变蓝色,-表示碘液不变色)。

试管编
1
2
3
4
5
6
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mL)
8
8
8
8
8
8
恒温水浴5min(℃)
0
20
40
60
80
100
α-淀粉酶保持活性而β-淀粉酶失去活性的溶液 (mL)
1
1
1
1
1
1
恒温水浴5min(℃)
0
20
40
60
80
100
溶液混合,振荡后恒温水浴5min(℃)
0
20
40
60
80
100
加入碘液,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
+++
++
+
-
++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资料表明:小麦种子发芽时,胚产生赤霉素,赤霉素扩散到糊粉层,诱导淀粉酶的合成。赤霉素诱导淀粉酶合成的主要机理是。选用萌发的小麦种子提取酶液的主要理由是
(2)步骤二的具体操作是
(3)加入碘液,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发现试管4中碘液不变色,能否据此推断α-淀粉酶的最适合温度一定是60℃?。理由是。该实验中不能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4)若要进一步研究小麦种子中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则需获得β-淀粉酶保持活性而α-淀粉酶失活的酶溶液。请简要写出制备该种酶溶液的方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