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下图甲为一个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表乙是对甲图中群落各组成成分的能量流动情况调查结果;丙、丁是该生态系统中,人类对物质与能量的利用情况部分示意图。据图回答:
(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三个,分别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若甲图中的“→”仅表示二氧化碳的流动方向,则不会存在的过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甲图表示碳循环示意图,则D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 ____。
(3)表乙中的Pg表示同化作用固定的总能量, Pn表示生物体内储存的能量,则 ,其表示的生物学含义是 。
(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单选) 。
A.、
、
分别代表甲图中的A、B、C且构成一条食物链
B.该生态系统中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较高,约为24.3%
C.每平方米每年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8.707×104 KJ
D.由于该生态系统长期处于稳定状态,所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不会变化
(5)丙图表示人类在草原上放养牲畜的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中的______ ____关系,使其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6)丁图的重要意义在于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大大提高了___________ ___。
提高光合速率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光合作用过程需要许多酶的催化作用,科学家通过对有关酶及相关基因的研究,在野生植物体内找到了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基因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得到了某种转基因作物。某高二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装置开展了对该转基因作物光合强率测试的研究课题。请分析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⑴要测量植物的真正的光合速率,可以用此装置实验测得的
来表示。在植物体内,氧气产生于中,在中消耗;还原氢产生于(具体场所),消耗于(具体场所)。
⑵第一步:测定植物的细胞呼吸强度,方法步骤:
①甲装置的D 中放入,乙装置中的D 中放入,装置乙作为对照。
②将装置甲、乙的玻璃钟罩,放在温度等相同的环境中。
③30分钟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刻度。
⑶第二步: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方法步骤是:
①;
②;
③。
实验 |
装置 |
实验30分钟后红墨水滴移动情况 |
测定植物呼吸速率 |
甲装置 |
(填左移或右移)1.5厘米 |
乙装置 |
右移0.5厘米 |
|
测定植物净光合速率 |
甲装置 |
(填左移或右移)4.5厘米 |
乙装置 |
右移0.5厘米 |
⑷实验数据:实验操作30分钟后,记录甲装置红墨水滴移动情况:
⑸假设红墨水滴每移动1 cm ,植物体内的葡萄糖增加或减少1 g ,那么该植物的细胞呼吸速率
(分解葡萄糖速率)是g/h。白天光照15小时,一昼夜葡萄糖的积累量是(不考虑
昼夜温差影响)。
某校高二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含反应室和注射器两部分),用于测量H2O2酶催化H2O2反应放出的O2含量。他们提前制作了大小相同、干燥程度一致的圆形小滤纸片若干,然后开展了如下实验:
①制备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动物肝脏研磨液;
②将8片圆形小滤纸片在肝脏研磨液中浸泡后取出,并贴在反应室上侧的内壁上(如图所示);
③向反应室内加入新配制的10mL3%H2O2溶液(如图所示);将装有2mL清水的注射器内残留的空气排出后,用注射器针头扎透反应小室的橡皮塞,使反应小室与注射器相通,记下此时注射器上液面的刻度。
④将反应小室旋转180°,使圆形滤纸片与H2O2溶液混合;
⑤每隔30秒读取并记录注射器针筒液面的刻度一次,共进行2分钟。
⑥将圆形滤纸片的数量改成6片,重复②→⑤,进行第二组实验。
⑦将圆形滤纸片的数量改成4片,重复②→⑤,进行第三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酶促反应速率与的关系。
⑵对步骤⑤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后,绘制出了右上曲线图a。那么预期第三组实验的曲线大致应该是怎样的?请在原图中添画该曲线并命名为b。
⑶上述实验如果要获得更多的气体,在不改变溶液体积的条件下,可采取的方法是
,请在原图中添画该曲线并命名为c。
⑷如果上述三组实验的结果均无明显差异,这可能与酶的什么特性有关?。需如何改进实验?。
⑸如果利用上述实验材料和装置研究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应如何控制相关变量?
①;
②。
⑹该组同学还做了如下图所示的相关实验,由图中可推知H2O2酶的活性除温度外还受到pH值的影响,当pH从5上升到7,酶活性的变化过程是;从图示曲线我们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图1是两种高等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拼构)图。图2—图4是图1中部分结构的放大,据图回答。(请在[ ]内填图中标号,在上填适当内容的文字。)
⑴图中的结构1-16中不应该出现的是[]和[];可能含有色素的结构是[ ];结构16与[ ]的形成有关;组成结构14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⑵蓝藻与该图1细胞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差别是。
⑶与图1中B图(修改正常后的)细胞相比,蛔虫的细胞内肯定没有的结构是[ ]等(至少填3个)。
⑷图2、3、4所示在结构上的主要共同点是。图2结构中增加膜面积的方式是,而图3中却是以来增大膜面积。
⑸若图1中左图为人体的甲状腺细胞,其细胞中碘的浓度远比血浆中高,这说明该细胞吸收碘是通过的方式。决定甲状腺细胞具有这一功能特点的结构是[ ]。
请仔细观察下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是某动物细胞的细胞分裂,其中A图是 分裂 期。B图是
分裂 期。
(2)A图所示的细胞中有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B图所示的细胞中有 对同源染色体。
(3)A图所示细胞代表的动物体内有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B图所示细胞代表的动物体内有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4)A、B两图所代表的动物 (是、不是)同一种动物,理由是
100年来,果蝇作为经典模式生物在遗传学研究中备受重视。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
(1)卷刚毛弯翅雌果蝇与直刚毛直翅雄果蝇杂交,在F1中所有雌果蝇都是直刚毛直翅,所有雄果蝇都是卷刚毛直翅。控制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位于_____和_____染色体上(如果在性染色体上,请确定出X或Y),判断前者的理由是__ ____。控制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用D、d和E、e表示,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和_____。F1雌雄果蝇互交,F2中直刚毛弯翅果蝇占得比例是______。
(2)假设某隐性致死突变基因有纯合致死效应(胚胎致死),无其他性状效应。根据隐性纯合体的死亡率,隐性致死突变分为完全致死突变和不完全致死突变。有一只雄果蝇偶然受到了X射线辐射,为了探究这只果蝇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上述隐性致死突变,请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测最终实验结果。
实验步骤:
①;
②;
③。
结果预测:
I如果,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完全致死突变;
II如果,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不完全致死突变;
III如果,则X染色体上没有发生隐性致死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