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5S和32P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参照下图判断下列被标记部位组合正确的是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④ |
如图表示生物体内两种重要化合物的化学组成关系,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大分子B呈双螺旋结构 |
B.a的种类约20种,b的种为8种 |
C.a与a之间通过“﹣NH﹣COOH﹣”相连接 |
D.HIV的遗传信息储存在大分子B中 |
蓝细菌(蓝藻)与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
A.都有细胞膜和拟核 | B.均有核糖体和DNA |
C.都有中心体和染色体 | D.均能进行光合作用 |
下图表示一个由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271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R基中的硫基(—SH)脱氢形成一个二硫键(—S—S—)。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组成该分子的氨基酸最多有20种 |
B.氨基酸合成该分子后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4824 |
C.该分子至少含有三个游离的氨基 |
D.该物质遇到双缩脲试剂会发生紫色反应 |
下列哪一实例能说明微量元素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A.人体内Mn的含量过高会导致运动失调 |
B.Mg是叶绿素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 |
C.哺乳动物血液中Ca2+盐含量太低会抽搐 |
D.油菜缺少B时只开花不结果 |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的组织细胞中提取的一种代谢产物,其作用方式目前尚不明确,推测可能是作用于疟原虫的食物泡膜,从而阻断了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疟原虫对外界食物的获取方式主要是胞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
B.疟原虫细胞中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 |
C.自噬泡排出疟原虫体外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
D.氨基酸作为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其数目、种类和排列顺序均能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