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请回答下列与减数分裂有关的问题:

(1)假设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中的一个DNA分子用15N进行标记,正常情况下该细胞分裂形成的精细胞中,含15N的精细胞所占的比例为                          。
(2)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AaXb的精子,则另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为       、               。                          
(3)如图表示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动物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图中染色体3和4上基因产生的可能原因                    ,并说明B、b分离的时期是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人工受精、试管婴儿等生殖技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1.植物水光解过程放出的气体是。将下列选项用箭头排序,表示出光反应过程。
A.活化叶绿 a 促使水光解,释放出 e H +
B.光能传递到叶绿素 a

C. e 经一系列传递后将 NADP +还原为 NADPH D.类囊体膜上各种色素吸收光能
E. H +将能量传给 ADP ,在酶的作用下合成 ATP 水不仅直接参与光反应,还是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以含水80%土壤为对照( CK ),测耐旱能力较强的大丽花中度缺水( MD )时的叶片净光合速率( Pn )、气孔导度( Gs )和胞间 CO2 浓度( Ci )(下图),探讨环境对植物的调控机理。

2.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通过气孔的气体量表示气孔导度( Gs )。据图16的 Gs 曲线和Pn曲线推测,3~5天内中度缺水生长的大丽花叶片,会持续发生的现象有(多选)。
A蒸腾速率下降
B.蒸腾速率升高
C.光合放出 O 2速率下降
D.光合放出 O 2速率上升
E.干旱导致叶片气孔关闭,光合作用停止
3.胞间 CO 2进入叶绿体内参与卡尔文循环时,在(酶/光/酶和光)条件下,被化合物固定后,还原生成糖。
4.据图,非气孔因素主要影响 Pn-MD 的时间段是,以下属于非气孔因素的是(多选)。
A. CO2 供应不足
B.叶肉细胞内叶绿体类囊体膜受损
C.还原三碳化合物的酶空间结构改变
D.固定 CO2 的酶活力不足

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问题。
采用单克隆技术制备三聚氰胺特异性抗体,可用于检测乳制品中可能存在的微量三聚氰胺,然而三聚氰胺分子量过小,不足以激活高等动物的免疫系统,因此在制备抗体前必须对三聚氰胺分子进行有效"扩容"(下图)。

1.除蛋白质以外,下列物质中也适合使三聚氰胺"扩容"为抗原分子的是(多选)。

A.

果糖

B.
C.

多糖

D.

磷脂

E.

脂溶性维生素

F.

2.为获得产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用"扩容"了的三聚氰胺复合物免疫小鼠的过程称为免疫。
3.上述"扩容"了的三聚氰胺复合物进入小鼠体内后,会被小鼠多种免疫细胞的所识别,而高等哺乳动物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系统的代表性细胞类型分别是
4.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所基于的免疫学基本原理是

A.

骨髓瘤细胞生长分裂旺盛

B.

每个 B 淋巴细胞只具备产一种抗体的能力

C.

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后只剩下产一种抗体的能力

D.

在本案中只有三聚氰胺分子能刺激B淋巴细胞形成产单一抗体的能力

5.下图数据显示,上述制备的三聚氰胺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征。

A.

高产量

B.

高分子量

C.

高特异性

D.

高稳定性

回答下列有关植物生长与激素调节的问题。
1.由植物向光弯曲实验发现的吲哚乙酸的基本特征是(多选)。

A.

促进细胞伸长

B.

体内含量丰富

C.

对各器官灵敏度相似

D.

可长距离转运

2.近年来研究表明,赤霉素能促进某些植物体内的 DEL 蛋白的降解, DEL 阻止 DEL 蛋白发挥作用, SPL 直接激活 SOC 编码基因的转录,而 SOC 蛋白的存在是植物开花的先决条件。据此,可判断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

赤霉素有利于开花

B.

赤霉素有利于 SPL 蛋白发挥作用

C.

DEL 是开花的激活因子

D.

DEL 间接抑制 SOC 编码基因的转录

开花是多年生植物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重要标志,受日照长度、低温诱导、植物年龄等因素的共同调节。蛋白因子 FLC 借助温度抑制开花,而小 RNA 分子 miR156 则通过年龄途径间接影响多年生草本植物弯曲碎米荠的开花时间。
3.弯曲碎米荠体内 FLC 的含量变化如图所示,实验表明,只有当 FLC 的含量达到最低值时方能解除对开花的抑制效应;并且,幼年的弯曲碎米荠即便经历低温诱导也不会开花,只有当植株内 miR156 含量低于图所示的开花临界值时,弯曲碎米荠才具备开花的潜能,若一株弯曲碎米荠长到第7个夏季,此时该植物总共开花了次,写出分析过程:
4.依据上述原理,如要将经济作物的营养生长期缩短,可行的操作是

回答下列有关细胞分裂与分化的问题。
下图表示人体内部分结缔组织细胞的形成过程。其中,成纤维细胞的形成过程未经人为调控, A 细胞到单核细胞、血红细胞的几种途径中部分属于人为调控过程, PUGATA 为两种蛋白质,是细胞内调控因子。

1.在如图所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过程①中,中心体和染色体的倍增分别发生在有丝分裂的期和期。
2.下表比较了过程①和②的特点,用" √ "表示'"发生", 用"×"表示"不发生",完成下表。

事件
过程①
过程②
DNA序列改变


细胞功能改变


伴随蛋白质合成


细胞数量增加


3.图中 ABCD 四类细胞,分化能力接近胚胎干细胞的是
4. PUGATA 可以识别基因的特定序列,继而激活相关基因的表达,由此推测, PUGATA 的结构更接近下列蛋白质中的-。

A.限制酶

B.蛋白酶

C.淀粉酶

D. DNA 连接酶

5.若要使血红蛋白前体直接转变成单核细胞,可行的人为调控措施是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问题。
研究者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侧不同海拔高度的358种鸣禽进行了研究、绘制了该地区鸣禽物种的演化图表(部分)及其在不同海拔分布情况的示意图(下图,图中数字编号和字母代表不同鸣禽物种的种群)。

1.种群①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的是多样性,该多样性的实质是多样性。
2.在②③④⑤四个物种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是
3.该研究发现,种群分布区域的扩大是喜马拉雅山鸟类新物种形成的关键步骤之一,就⑥⑦形成过程而言,种群X分布区域扩大的意义是
4.由种群 X 进化成为⑥⑦两个物种的历程约为7百万年,⑥和⑦成为两个不同物种的标志是。下列关于这一进化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_(多选)。

A. X 中的个体发生了可遗传的突变
B. ⑥⑦中每个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C. ⑥⑦一直利用相同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
D. 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种群 X 中不同的等位基因

E.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不同方向演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