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后,中国“徒有民国之名,毫无民国之实”。由此我们可以推论,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前,国内政治的焦点是( )
| A.革命与维新的斗争 | B.改良主义与封建守旧的斗争 |
| C.资产阶级与人民大众的斗争 | D.维护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斗争 |
20世纪科技飞速进步,飞机、坦克、新式枪炮等投入战争。其影响是①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②使世界大战变得更加残酷③使“闪电战”成为世界大战的主导战术④直接导致战争变成世界性大战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③④ |
有人指出:“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形成这个观点的依据是
| A.一战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产物 |
| B.一战就局限在欧洲范围内进行 |
| C.一战中实际交战国均为欧洲国家 |
| D.一战给欧洲带来了毁灭性打击 |
下列不符合19世纪晚期世界历史发展特点的是
|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
| B.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斗争激烈 |
| C.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
| D.英国调整与法、俄的关系,正式结成三国协约 |
1940年12月底,罗斯福在一次广播讲话中说:“美国不能用缩进被窝、蒙头大睡的办法回避危险或对危险的害怕”,“必须成为民主国家伟大兵工厂”。随后不久,美国
| A.通过了新的《中立法》 |
| B.通过了《租借法》 |
| C.与英国共同发表《大西洋宪章》 |
| D.参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
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不值得为波兰而战”,同时又发表声明说,“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英国的考虑是
| A.波兰灭亡之后有利于德国进攻苏联 |
| B.波兰的存亡对英国的利益无关紧要 |
| C.波兰的独立会破坏欧洲大陆的均势 |
| D.帮助波兰维持独立会消耗英国的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