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某气象观测点观测到的一次天气变化过程材料。据此回答16~18题。
日 期 |
1月1日 |
1月2日 |
1月3日 |
平均气温(℃) |
12 |
0 |
-2 |
气压(百帕) |
1 002.5 |
1 005.0 |
1 007.5 |
天气现象 |
晴,1~2级偏北风 |
中雪,6~8级偏北风 |
阴转晴,2~3级偏北风 |
引起该气象观测点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A.暖锋 | B.冷锋 | C.低气压 | D.台风 |
这次天气系统可能带来的气象灾害是:
A.洪涝 | B.干旱 | C.泥石流 | D.寒潮 |
下列地区一般不受该天气系统影响的是:
A.山东半岛 | B.塔里木盆地 |
C.长江流域 | D.海南岛 |
2014年8月15日,拉日铁路(拉萨一日喀则)正式开通运营。拉日铁路地处青藏高原西南部、西藏自治区境内,线路全长253千米,其中桥隧总长115.7千米,占线路总长的45. 7%。读拉日铁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建设拉日铁路桥隧遇到的主要不利自然因素是( )
A.洪涝和暴雨 | B.沿途地温较低 |
C.容易遭受大象等动物袭击 | D.冻土广布、生态脆弱 |
该铁路建成通车带来的影响有( )
A.促进了日喀则天然橡胶的外销 | B.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
C.彻底改变了拉萨的城市形态 | D.缩小了拉萨的服务范围 |
我国“嫦娥三号”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12月15日4时35分落在虹湾着陆区,月球车进入月表漫步和探测阶段,这标志着“嫦娥三号”登月成功。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嫦娥三号”发射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发射至着陆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 )
A.位于澳大利亚北部,且向南移动 | B.位于东非高原,且向北移动 |
C.位于秘鲁西部海域,且向南移动 | D.位于大西洋中部,且向北移动 |
“嫦娥三号”着陆时,与北京日期相同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
A.2/3 | B.1/2 | C.1/6 | D.1/3 |
西昌(28°N,102°E)位于四川省西南部,人称“小春城”,其原因可能是( )
A.地处盆地,冬季温暖 |
B.距离印度洋较近,全年多雨 |
C.附近有较大湖泊,有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特点 |
D.地形为高原,夏季凉爽 |
下列对地貌旅游资源所构成的岩石类型的表述,正确的是
A.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花岗岩 |
B.丹霞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流纹岩 |
C.球状风化形成的山石景观的岩石构成是砂岩 |
D.岩溶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可溶性的沉积岩 |
欣赏旅游景观,尤其需要的是提升感受力和理解力。“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这是宋朝诗人王禹偁谪居陕西时,描述山村风景的《村行》。下面四位同学对《村行》评论,哪些同学的说法是正确的?
甲:“马穿山径菊初黄”中的“菊初黄”同时包含了由视觉、听觉感受到的景象;
乙:“万壑有声含晚籁”中的“万壑”指的是遍布的黄土沟壑;
丙:“荞麦花开白雪香”指的由视觉、嗅觉感到的春天景象;
丁:“村桥原树似吾乡”是由视觉看到的景物,并引发的移情想象欣赏。
A.甲乙 | B.甲丙 | C.乙丁 | D.丙丁 |
下图为利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我国东部某城市一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关于该图制作与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遥感技术获取交通事故信息,确定监测点分布 |
B.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预测交通流量 |
C.数字地球技术,实现事故的监测与灾害的评估 |
D.地理信息系统査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 |
根据图中交通网络,可以推断该地区
A.甲地是城市中央商务区所在地 | B.乙地适宜建设重化工业区 |
C.商业网点密度东部大于西部 | D.对外联系主要通道在南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