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苏云金芽孢杆菌产生的毒蛋白能使螟虫死亡。研究人员将表达这种毒蛋白的抗螟虫基因转入非糯性抗稻瘟病水稻的核基因组中,培育出一批转基因抗螟水稻。请回答:
(1)染色体主要由___________组成,在大田种植这批转基因抗螟水稻时,往往会同时间隔种植少量的不抗螟水稻,供螟虫取食,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已知抗螟性状为显性性状,现欲试种这种抗螟水稻,需检验其是否为杂合子,若采用杂交的方式来进行检验,请用遗传图解表示检验过程(显、隐性基因分别用B、b表示),并作简要说明。
(3)若原本抗稻瘟病的水稻在转入抗螟虫基因后,变得不能抗稻瘟病,请简要分析可能的原因。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是我国南方尝试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它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产生中耕浑水效果,刺激水稻生长,用作物养猪、养鸭,用稻秆培育蘑菇、生产沼气,猪鸭粪、沼渣肥田,生产出无公害的大米与蛋肉类。请据图回答:

(1)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该系统中将植物秸秆、动物粪便等废弃物合理地进行了应用,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
(2)该系统将多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整合在一起,提高了系统生产力,这体现了生态工程中的原理。生产的大米无公害的原因是
(3)在发酵装置里的B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其细胞结构与水稻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
(4)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蔬菜产量,试分析其增产原因:。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比单纯种植蔬菜和单纯培育蘑菇带来的效益之和还要高,体现了生态工程中的原理。

池塘养殖普遍存在由于饵料、鱼类排泄物、换水不及时等引起的水体污染现象,研究者设计了一种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人工养殖池塘水体的N、P含量容易升高,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加之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引起水体的溶氧量下降,造成鱼类等死亡,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稳态,这种调节方式称为
(2)与传统养殖池塘相比,该养殖系统增加的生态工程设施有。可以通过在这些设施内栽植水生植物、放养滤食动物等措施,起到对水体的,有效减少水体中的N、P等含量。
(3)该养殖系统设计为前一池塘上层水流入后一池塘底部,实现水层交换,其目的有
(4)该养殖系统中串联的池塘不宜过多,因为
(5)保持池塘水体中适当的N、P含量是必要的,该养殖系统可以通过进行调控。

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富含有机质和无机成分,可用作肥料,但其多环芳烃(PAHs)等有机污染物含量通常较高,施入土壤会带来二次污染。生物质炭是由作物废弃秸秆等炭化而成。将污泥、含7%生物质炭的污泥均堆放一段时间后用于盆栽实验,研究它们对黑麦草生长及PAHs迁移的影响,结果如表。

测定项目
红壤
红壤+污泥
红壤+含7%
生物质炭的污泥
土壤PAHs
含量(μg/kg)
527
1 079
765
黑麦草叶绿素
含量(mg/g)
2.0
2.1
2.3
黑麦草每盆
干重(g)
1.7
2.3
2.7
黑麦草PAHs
含量(μg/kg)
401
651
428

(1)生物质炭孔隙结构发达,能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使根系细胞加强,合成增加,从而促进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
(2)由表可知,施用含生物质炭的污泥,从而促进黑麦草生长;污泥的施用使土壤和黑麦草的PAHs含量,但生物质炭的输入,
从而降低PAHs污染的风险。由此可见,生物质炭有望用作污泥改良剂,促进污泥的推广应用。污泥的应用符合生态工程的原理。



(1)超数排卵技术的处理措施是对供体母牛注射
(2)冲卵实质上是用特定装置,将供体母牛子宫内的冲洗出来。
(3)从A到E中,适宜于牛的胚胎移植的时期有
(4)图中标号3为,它将来可发育为胎膜和胎盘。
(5)若一次给受体母牛移入多个胚胎,产生的多个后代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原因是

已知哺乳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分为:受精卵→2细胞→4细胞→8细胞→桑椹胚→囊胚→原肠胚几个阶段,请回答胚胎发育及胚胎工程相关问题。
(1)从受精卵到桑椹胚阶段,细胞分裂的方式是。透明带内有机物总量在(减少、增加)。最早的细胞分化发生在期,其中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滋养层发育成胎儿的和
(2)胚胎移植需对供、受体母牛进行,用激素对供体母牛作处理,把供体母牛子宫内的胚胎冲出来,叫做
(3)胚胎分割是将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移入盛有操作液的培养皿中,然后用分割针或者分割刀进行分割。二分胚分割技术在进行分割时,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分割。胚胎分割产生的个体具有特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