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
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但将PI注射到活细胞中,则细胞核会着色。利用PI鉴别细胞的基本原理是
A.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结构不同 | B.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含量不同 |
C.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PI | D.活细胞的细胞膜能阻止PI的进入 |
豌豆灰种皮(A)对白种皮(a)为显性,黄子叶(B)对绿子叶(b)为显性,用纯合的灰种皮黄子叶豌豆与纯合的白种皮绿子叶豌豆杂交,试问F2植株所结种子的种皮颜色分离比及子叶颜色的分离比分别为
A.1∶0;3∶1 B.3∶1;3∶1
C.3∶1;5∶3 D.1∶1;3∶1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正常;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在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1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以上两个初级精母细胞都可产生染色体数目不正常的配子(以下简称为不正常配子)。上述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最终结果应当是
A.两者产生的配子全部都不正常 |
B.前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后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 |
C.两者都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
D.前者产生的配子全部不正常,后者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
下图为三个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 |
B.乙、丙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体 |
C.甲与丙的染色体数目不相同 |
D.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发现和发展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的三位科学家。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片段与目的基因连接起来组成一个融合基因,再将该融合基因转入真核生物细胞内,表达出的蛋白质就会带有绿色荧光。绿色荧光蛋白在该研究中的主要作用是
A.追踪目的基因在细胞内的复制过程 |
B.追踪目的基因插入到染色体上的位置 |
C.追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分布 |
D.追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
癌症是目前基因疗法的重点攻克对象之一。P53基因是一种遏制细胞癌化的基因。科学家发现几乎所有的癌细胞中都有P53基因异常的现象。现在通过动物病毒转导的方法将正常P53基因转入到癌细胞中,发现能引起癌细胞产生“自杀现象”。从而为癌症的治疗又提供了一个解决的方向。对于该基因疗法,从变异的角度分析属于
A.基因突变 | B.基因重组 |
C.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 D.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