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
B.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则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 |
C.温度、浓度的改变一定会引起反应速率的改变,所以化学平衡一定会移动 |
D.若溶液中存在c(H+)=c(OH-)=10-6 mol/L,则该溶液一定呈中性 |
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A.铁杵磨成针 | B.木已成舟 | C.死灰复燃 | D.积土成山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可用饱和Na2CO3 溶液除去 |
B.煤中含有苯和甲苯,可以用先干馏,后蒸馏的方法把它们分离出来 |
C.在鸡蛋清溶液中分别加入饱和Na2SO4、CuSO4溶液,都会因盐析产生沉淀 |
D.淀粉、纤维素、油脂均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水解反应 |
下列相关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相关实验 |
预期目的 |
|
A. |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4 mL 0.01 mol/L的KMnO4 酸性溶液,再分别加入0.1 mol/L H2C2O4 溶液2 mL、0.2 mol/L H2C2O4 溶液2 mL, 分别记录溶液褪色所需时间 |
探究相同条件下,溶液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B. |
向少量火柴头的浸泡液中滴加AgNO3、足量稀HNO3和NaNO2溶液 |
验证火柴头含有氯元素 |
C. |
向盛有少量溴乙烷的试管中,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入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
检验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的产物 |
D |
两支试管中装有等体积、等浓度H2O2溶液,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FeCl3溶液 |
探究FeCl3溶液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
新鲜水果、蔬菜、乳制品中富含的维生素C具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但易被空气氧化。某课外小组利用碘滴定法测某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其化学方程式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为取代反应 | B.滴定时碘水应放在碱式滴定管中 |
C.维生素C的分子式为C6H10O6 | D.维生素C受热更易被氧化,故有些新鲜蔬菜生吃较好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故不能用溴水鉴别乙烯和苯蒸气 |
B.HNO3能与苯、甲苯、甘油、纤维素等有机物发生重要反应,常用浓硫酸作催化剂 |
C.仅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一种试剂不可鉴别乙醇、乙醛、乙酸、乙酸乙酯、葡萄糖溶液(必要时可加热) |
D.苯与酸性KMnO4溶液混合振荡、静置分层,下层液体为无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