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雌性动物组织切片的显微图像,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该动物的体细胞中最多有 条染色体;按分裂过程判断,图中标号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通常情况下,该动物的基因A和a的分离发生在 分裂过程中。
(2)细胞①分裂结束后,形成子细胞的名称是 。
(3)细胞③正常分裂结束后能产生 种基因型的细胞,其基因型是 。
(4)若图示的动物与基因型为Aabb个体交配,后代只出现一种显现性状的概率是 。
请根据生物学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遗传物质的角度分析,提高农作物产量,可以通过育种、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细胞工程育种、诱变育种等方法选育出优良品种来种植;能产生新物种的育种方法分别有育种和育种;常用于微生物的育种方法有基因工程育种、育种。
(2)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3)光照强度、CO2浓度会影响光合作用。下图1表示在较低CO2浓度下,阳生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变化曲线;若其他条件不变,适当提高CO2浓度,理论上推测曲线的Z点将向方移动。
(4)植物在一天中光合作用强度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上图2表示南方某植物,在夏季某一晴天中光合作用速率变化曲线。则图中点环境中CO2浓度最低,此时(是否)进行光合作用?ab时间段内,植物叶肉细胞中产生[H]的场所有。
I.某实验室对小白鼠的生命活动调节进行了相关研究。
实验一:向小白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TSH),会使下丘脑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分泌减少。对此现象的解释有两种观点,观点一:这是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观点二:这是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两种观点孰是孰非?探究实验如下:
(一)实验步骤:
(1)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小白鼠分为A、B两组,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的含量。
(2)用手术器械将A组小白鼠的(器官)切除,B组做相同的外伤手术,但不摘除此器官。
(3)向A、B两组小白鼠注射。
(4)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观测。
(5)一段时间后,测定A、B两组小白鼠物血液中TRH的含量。
(二)实验结果及结论(支持何种观点):
(1)若A组小白鼠TRH不减少(或增加),B组小白鼠TRH减少,则;
(2)若A组小白鼠和B组小白鼠TRH减少的量相等,则;
实验二:科学家对多种恒温动物进行实验,证明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位于下丘脑,下丘脑包括下丘脑前部和下丘脑后部。为研究下丘脑前、后两部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科学家做了以下实验。
(1):对下丘脑前部局部加温,机体出现血管舒张,散热量增加;对下丘脑前部局部冷却,机体出现寒颤,产热量增加。
(2):用实验一的方法处理下丘脑后部,机体不出现散热和产热效应;用电刺激下丘脑后部,机体出现寒战,增加产热。
请分析实验结果并回答:
(1)上述实验表明:下丘脑对温度刺激的敏感部位主要集中在,
(2)温度刺激下丘脑前部和后部、以及温度刺激和电刺激下丘脑后部产生的效应不同,说明信息传递的方向最可能是从下丘脑传至,下丘脑后部的功能是对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从而调节恒温动物的过程,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3) 猪的体温调节与人类似。在18~20℃的条件下,体重为60kg的猪增重最快。试运用体温调节相关知识解释:当环境温度过低(5℃)或过高(35℃)时,猪的增重都会下降的原因。
。
II.“四大家鱼”混合饲养可以获得高产。青鱼栖息在水域底层,以螺蛳等软体动物为食;草鱼栖息在中下层,以水草为食;鳙鱼栖息在中上层,以浮游动物为食;鲢鱼栖息在上层,以浮游植物为食。请回答:
(1)尝试为鳙鱼构建一条合理的食物链:。
(2)青、草、鲢、鳙混养能够获得高产的原因是它们不相同,较弱,有效利用各种资源。
(3)在研究某种鱼的存活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关系时发现:随种群密度增大,鱼的存活率先增大后减小。可能的原因是低密度时,随密度增大,增强,存活率增大;高密度时,随密度增大,增强,存活率减小。
I.图甲表示在适宜的CO2条件下玉米光合作用速率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图乙表示玉米在一昼夜内对CO2的吸收和释放情况。请回答:
(1)甲图中,B点光合作用速率主要限制因子是,据此原理提高冬
季农作物产量的具体措施是。
(2)甲图中,若A点突然停止光照,叶绿体中C3的含量将 (增加或减少)。
(3)乙图中,7点时玉米细胞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 。玉米在 时
有机物的积累总量最多,在 时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
(4)当乙图中S1、S2、S3三者的关系为 (数学表达式)时,该玉米才能正常生长。
(5)玉米在洪涝期间会发生烂根现象,原因是。
Ⅱ.图丙为某家族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这两种遗传病分别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及X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图已表示5号个体生殖腺中某个细胞的连续分裂示意图。请回答:
(1)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12号个体的X染色体来自于第I代的号个体。
(2)9号个体的基因型是。14号个体是纯合体的概率是
(3)图已中细胞c1的名称是。正常情况下,细胞d1和d4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否相同?。
(4)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是通过图2的(填图中数字)过程实现的。若细胞e1和e2的基因组成并不完全相同,其原因可能是发生了。
为探究ATP的生理作用,科学工作者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剪下一条长约1 cm、宽约0.5 cm的新鲜蛙腓肠肌,放在盛有质量浓度为0.65 g·dL-1。的氯化钠溶液(浓度与蛙细胞外液的浓度相当)的培养皿中。
步骤二:在载玻片的中央滴2滴质量浓度为0.65 g·dL-1的氯化钠溶液,用玻璃分针挑取该腓肠肌,放在载玻片上的氯化钠溶液中,并且使肌肉呈直线状。
步骤三:将载玻片放在坐标纸上,测量并记录肌肉的长度。用铜锌叉间歇刺激肌肉,直到肌肉疲劳不能收缩为止。
步骤四:向刚丧失收缩功能的肌肉上滴1滴某种溶液,用铜锌叉刺激肌肉2~3次,测量并记录其长度。测量结果为肌肉长度不变。
步骤五:用吸水纸吸去肌肉上的溶液,再向肌肉上滴1滴另一种溶液,用铜锌叉刺激肌肉2~3次,测量并记录其长度。测量结果为肌肉长度变短.
请分析回答:
(1)步骤二中,滴加氯化钠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三中,用铜锌叉间歇刺激肌肉,直到肌肉不能收缩为止,是为了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四、步骤五中所滴加的溶液依次是
(填“ATP溶液”或“葡萄糖溶液”)。如果将使用的溶液对调,则会影响实验结果,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图,其中A~E表示相关过程,a~e表示相关物质,据图回答:
(1)图中A、B过程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a、b物质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
(2)C过程发生在_____________,A过程产生的a物质参与C过程,至少经过_____层生物膜。
(3)A~E过程中,玉米叶肉细胞能产生ATP的是_____过程,玉米根尖分生区细胞能进行的是______过程,乳酸菌细胞中能进行的是______过程。(填字母“A、B、C、D、E”)
(4)写出EDC全过程的总反应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