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市场于19世纪中后期初步形成,并形成了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政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英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大幅度降低了关税,同时与法国等国家签署了减免关税的双边协议,这一政策也推广到欧洲以外,用武力强迫中国等东方国家减免关税开放市场。
材料二:德意志经济学家李斯特尖锐地批评,英国自由贸易理论是把实力不同的国家放在同一起点上,他认为一个国家要从农业社会成功地向工业社会过渡,必须采用贸易保护……美、德在19世纪中后期都实行了较高的关税政策,贸易保护对两国经济力量的集中起了促进作用,这些托拉斯垄断了国内市场,而英国就不容易形成垄断价格因为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外国产品的竞争威胁始终存在。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原因。英国是如何用武力强迫中国减免关税开放市场的?
(2)根据材料二,说明美德两国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的原因。这种政策给两国经济发展带了
什么影响?
(3)不同国家实行不同的贸易政策,据此你对世界市场有何认识?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表摘自于一教师的《李四光》教学提纲
晚清时期:1889—1911年 …… 2.少年独闯武汉——考入武昌学堂 3.学习成绩优异——派往日本留学 4.接受革命思想——成同盟会会员 5.学习造船归国——赐与工科进士 民国时期:1911年以后 6.在湖北军政府——任实业部部长 7.后袁世凯上台——辞官留学英国 8.学习采矿地质——获得硕士学位 9.回国受聘北大——担任地质教授 10.南京地质所长——中国地质会长 |
新中国时期 1.冲破阻挠辗转回国,受命组建地质机构 …… 4.大型油田相继发现,打破中国“贫油国”论 5.地质力学得到证明,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 |
科学贡献 1.研究冰川打破洋神话,确立中国第四纪冰川 2.创立新理论“地质力学”,研究我国地质结构 名言轻信权威等于扼杀智慧――李四光 |
材料二: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的、危险的下山道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这样做并不是放弃登山的目标,而是为了更好地向上攀登,到达山顶。
――列宁
材料三 :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的、危险的下山道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这样做并不是放弃登山的目标,而是为了更好地向上攀登,到达山顶。
――列宁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李四光“辞官留学英国”的社会背景和向“权威”挑战的主要事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列宁如何“有勇气走一段困难的、危险的下山道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从上述两位杰出人物的经历与话语中,你能感受到他们哪些相似的精神品质或人格魅力?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表(原文节选)
甲欧洲旧思想 |
乙中国旧思想 |
丙欧洲新思想 |
一、国家及君、人民,皆为神而立者也,故神为国家之主体 |
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 |
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 |
三、治人者为一级,被治于人者为一级,其地位生而即定,永不得相混 |
三、治人者为一级,治于人者为一级,其级非永定者,人人皆可以为治人者 |
三、有治人者,有治于人者,而无其级。全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 |
五、政治为宗教之附属物 |
五、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 |
五、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两不相属 |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惟法律有种种阶级,各人因其身份而有特异之法律 |
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 |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
——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
(1)请回答:丙与甲乙相比,其思想新在什么地方?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梁启超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作出上述比较的?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意图?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戊戌变法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特定的背景下兴起的一场救亡图存的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百日之间,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
——黄鸿寿《清史记事本末》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
材料二: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维新派相当重视意识形态重构,他们从古今中外变法图强的历史中为变革寻找合理性,特别是引入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有力的思想武器。但在戊戌时期,这种意识形态的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
——雷颐《维新的挫顿》
材料三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1)据材料一指出维新派变法的失误之处。依据材料二,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的含义。
(2)材料三是如何评价戊戌变法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戊戌变法的认识和启示6分
幸福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探索它的真谛,并把它作为奋斗的目标和终身为之努力的梦想。阅读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 |
西方 |
|
古代 |
1.孟子主张“舍生取义”;荀子主张以修养德性来“召福”。 2.家族“香火”旺盛成为个人幸福观的显著标志和重要体现。 |
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幸福具备三个条件:身体、财富和德行,而德行最根本。 |
(1)从材料一看,古代中西方的幸福观有何共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幸福观形成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人民的笑脸是幸福感的重要体现。下面是美国人民在三个时间段的面部变化特征
时间 |
20世纪20年代 |
1929-1933年 |
1933-1939年 |
面部特征 |
![]() (狂妄——理性的丧失) |
![]() (绝望——末日的到来) |
![]() (期望——新生的曙光) |
成因 |
① |
1929-1933经济危机的打击 |
② |
(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中①、②两个空格,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同一时期的苏联又是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梦想的?
材料三:1933年《东方杂志》第30卷第1号封面以“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的”为题,开辟“新年的梦想”专栏,刊出142人的244个“梦想”,据统计,就地域看,上海78人,南京1 7人,北平12人,杭州8人,广州4人,天津,济南、安庆各2人,徐州、西安……南洋、日本各1人,未详5人,就职业看,编辑,作家39人,大学教授38人、记者12人、教育家9人,艺术家3人,学生3人、律师1人,官吏1 2人,职员4人、实业家3人,银行家2人,读者自发来稿1 3人,未详3人。就梦想统计看,“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小部分是恶梦。
一一(据范岱年《三十年代的中国梦》)
(3)为什么说《东方杂志》进行的“梦想”调查对于了解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中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和“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任选其中一个梦想来概括分析其必然性。
材料四:“时间流淌,新中国的一个多甲子,伴随着梦想一步步夯实。前三十年艰辛的探索,后三十年不懈的跋涉,有过跌倒,有过起伏,有过意气风发,有过尘土满面,但大国的气象就在这探索里走出来,复兴的气概就在这跋涉里走出来。到今天,回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眼前的目标已经越来越接近,脚下的方位已经越来越清晰。”
——以上节选杨凯《中国梦的方位》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1月11日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后三十年不懈的跋涉”成功的原因?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经历了由“模仿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含义是什么?从这一转变中你能得出哪些认识?(10 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胸怀智勇者,无所畏恐,轻捷地步向通往王座之路,明知险阻重重偏向上攀登;皇冠千斤重,他不予掂量,坚定又镇静,兴冲冲向头部压去,怡然自得,视之如桂冠……
——歌德《论拿破仑》
材料二欧洲则普遍认为,由人民自己治理国家,最终只会导致无政府主义和天下大乱。但不管怎样,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项王冠。然而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
——陈森《华盛顿——美国的开国元勋》
请回答:
(1)你认为拿破仑称帝就意味着法国恢复了大革命前的封建专制了吗?为什么?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特定历史时期影响政治体制选择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