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二 在1787年宪法中,联邦政府是中央政府,权力大大加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本宪法所赋予一切立法权,应操于联邦国会,国会包括参议院和众议院。
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的议员组成……
行政权应操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总统应为联邦的陆海军及奉调为联邦现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
联邦的司法权应操于最高法院及联邦国会得以随时规定并设立的各种低级法院……。-------1787年《美国宪法》
材料三 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材料四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为证明其统治的合法性,旧势力再煽动民族情绪,挑起对外战争,结果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
──以上材料均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前,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1787年《美国宪法》体现了哪些原则?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870 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 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是指什么? 这种“错位”给德国政体和世界分别带来怎样的影响?
(5)到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这一制度的一般模式是什么?其确立,对资本主义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近些年来,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出现的一种新趋向,就是以十年作为一个“年代”,集中考察该年代的历史发展特点,我们可以称之为“年代”史。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与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就曾先后合作主办了1910年代的中国、1920年代的中国、1930年代的中国学术研讨会,并出版了论文集……
正如《1920年代的中国》论文集的编者所言,对1920年代中国历史的整体研究,可以使我们认识到:1920年代的中国,既是民国政治由北洋军阀掌控的北京政府转换到国民党掌控的南京政府的转折时期,又是国共两党由合作发起国民革命及北伐战争到最终破裂走向内战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经济有起有落、新文化运动继续发展、社会动荡转型的历史。对这段历史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我们认识20世纪上半期中国历史的走向,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请你运用上述方法,概括上世纪70年代中国历史的特点并加以阐述。
《申报》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和标志。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申报》的创办人是同治初年来华经营茶叶和布匹的英国人安纳斯托·美查(E· Major)。1871年美查和他的三位友人合股创办了《申报》。
由于在中国待久了,对中国情形熟悉。提出“这报是给华人看的,文字应从华人方面着想”的指导思想。取名《申报》,源于民间喜用“申”字来代表上海。使人一看就知道是上海办的报纸,故正式名谓《申江新报》(缩写为《申报》)。他信任华人,并放手让他们去做。在外国人办的报刊中,由中国人主执笔政的,《申报》是第一家。在几位主笔和馆内人员的努力下,《申报》从形式到内容不断改进;《申报》最初使用中国毛边纸、竹连纸印刷,都是单面印,后改用使用道林纸(美国道林公司生产的新闻纸)两面印刷。申报每张仅售价十文,比当时的《上海新报》便宜二十文。到1888年,已经发展成为在中国影响最大、销量最大的新闻类报纸,成为中国官府、民间重要的日常读物。著名报人徐铸成回忆录《报海旧闻》中有记载:“《申报》几乎就是报纸的代名词。”(右图为《申报》照片)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申报》迅速发展的原因。(10分)
材料二 ……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不为浮夸之样,不述荒唐之误,庶几留心时务者于此可以得其概,而出谋生理者于此亦不至受其欺。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
——《申报》创刊词
以下是不同时期《申报》报纸的影印照片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申报》登载的内容和编辑特点。(8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申报》在近代史上的影响。(7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进步的共和主义者赖德洛指出:“国家本来可能在一个短时期达到人类所向往的幸福境界的,然而却由于他一个人的野心而使所有善良的人的希望破灭了。”
材料二在我们的时代,有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它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纳萨尔尼·克鲁奇《克伦威尔的历史》(1962年)
材料三如果说在危急的关头,克伦威尔的宝剑曾拯救了议会事业的话,那么毕竟他在历史面前是一个以独裁和军事统治者的面貌而出现的,他作为士兵和政治活动家的全部品质,却是和英国人民的天性永不协调的。——丘吉尔《英国民族的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分别是怎样评价克伦威尔的?
(2)材料在对克伦威尔的评价问题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评价克伦威尔的分析反映了什么问题?
(3)你认为应当怎样评价克伦威尔?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除非哲学家变成了我们的国王,或者,我们称为国王或统治者的那些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研究哲学,使得哲学和政治这两件事结合起来,而把那些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和只研究而不搞政治的人排斥出去,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得安宁,全人类也不会免于灾难。
──-- 柏拉图
材料二:正义就是占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各做各的事情。
──-- 柏拉图
材料三:“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 亚里士多德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指出哲学家和政治家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目标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三种人”分别指谁?试指出“国家”的前提是什么?
(3)材料三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什么精神?试举例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不知自己过失是最大的病痛。”——-----亚里士多德
材料二:“慷慨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亚里士多德
材料三:没有一个人是永生的。希腊人是人。所以,没有一个希腊人是永生的。
——-----亚里士多德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二、三中亚里士多德研究的主要领域,各有什么意义?
(2)如何看待亚里士多德在古代希腊文化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