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古弼,代人也。少忠谨,好读书,又善骑射。初为猎郎,门下奏事,以敏正著称。太宗嘉之,赐名曰笔,取其直而有用;后改名弼,言其辅佐材也。
世祖即位,以功拜立节将军,赐爵灵寿侯。 上谷民上书,言苑囿过度,民无田业,乞减太半,以赐贫人。弼览见之,入欲陈奏,遇世祖与给事中刘树棋,志不听事。弼侍坐良久,不获申闻。乃起,于世祖前捽树头,掣下床,以手搏其耳,以拳殴其背曰:"朝廷不治,实尔之罪!"世祖失容放棋曰:"不听奏事,实在朕躬,树何罪?置之!"弼具状以闻。帝奇弼公直,皆可其所奏,以与百姓。弼曰:"为臣而逞其志 于君前者,非无罪也。"乃诣公车,免冠徒跣,自劾请罪。世祖遣使者召之。及至,世祖曰:"卿其冠履。吾闻筑社之役,蹇蹶而筑之,端冕而事之,神与之福。然则卿有何罪?自今以后,苟利社稷,益国便民者,虽复颠沛造次,卿则为之,无所顾也。"
世祖大阅,将校猎于河西。弼留守,诏以肥马给骑人,弼命给弱者。世祖大怒曰:"尖头奴,敢裁量朕也!朕还台,先斩此奴。"弼头尖,世祖常名之曰笔头,是以时人呼为笔公。弼属官惶怖惧诛。弼告之曰:"吾以为事君使畋猎不适盘游,其罪小也。不备不虞,使戎寇恣逸,其罪大也。今北狄孔炽,南虏未灭,狡焉之志,窥伺边境,是吾忧也。故选肥马备军实,为不虞之远虑。苟使国家有利,吾何避死乎!明主可以理干,此自吾罪,非卿等之咎。"世祖闻而叹曰:"有臣如此,国之宝也!"赐衣一袭、马二匹、鹿十头。后车驾畋于山北,大获麋鹿数千头,诏尚书发车牛五百乘以运之。世祖寻谓从者曰:"笔公必不与我,汝辈不如马运之速。"遂还。行百余里而弼表至,曰:"今秋谷悬黄,麻菽布野,猪鹿窃食,鸟雁侵费,风波所耗,朝夕参倍。乞赐矜缓,使得收载。"世祖谓左右曰:"笔公果如朕所卜,可谓社稷之臣。"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诣公车,免冠徒跣徒:白白地 |
B.尖头奴,敢裁量眹也!裁:节制,抑制 |
C.今北狄孔炽,炽:盛 |
D.乞赐矜缓矜:怜悯,怜惜 |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古弼“刚正”的一组是( )
⑴ 言苑囿过度,民无田业,宜减大半 ⑵ 乃起,于帝前捽树头,掣下床
⑶ 乃诣公车,免冠徒跣,自劾请罪 ⑷ 然则卿有何罪
⑸ 明主可以里干,此自吾罪 ⑹ 乞赐矜缓,使得收载
A ①③④ B ①⑤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弼的头长的尖尖的,像笔头一样,于是世祖常常喊他“笔头” |
B.世祖和给事中刘树在下棋,正在兴头上,看到古弼进来了,就像没有看到他一样不理他。 |
C.世祖要去河西打猎,让古弼留在京城,并让古弼把肥壮的马送去供打猎用。而古弼因为有属下的大力支持,尽送一些瘦弱的马去河西,连世祖也奈何他不得。 |
D.世祖给尚书下了一道命令,要他征发牛车五十辆去运麋鹿。送信的人去了不久,世祖就醒悟到了,这次肯定又要在古弼那里碰钉子。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弼具状以闻。帝奇弼公直,皆可其所奏,以与百姓。
(2)吾以为事君使畋猎不适盘游,其罪小也。不备不虞,使戎寇恣逸,其罪大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10分)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鲁人或恶吴起恶:毁谤 |
B.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薄:轻视,看不起 |
C.鲁君疑之,谢吴起谢:劝戒 |
D.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卒:士兵 |
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文侯)乃以西河守
寡人之于国也. 家祭无忘告乃翁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尝学于曾子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吴起好用兵,攻齐、攻秦,皆取得过辉煌战功。 |
B.吴起抱定“不为卿相,不复入卫”的旦旦信誓,连自己的母亲过世了也“终不归”。 |
C.有人认为吴起“贪名猜忍”,学兵法事鲁君,会给鲁国带来灾难,建议鲁君弃用吴起,鲁君听信了谏言。 |
D.吴起与士卒同甘共苦,但有的士卒的母亲认为这是吴起欺骗兵士为之卖命的一种阴险手段,因此非常痛恨他。 |
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4分)
(2)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4分)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4分)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下列各组加点词语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时维九月,序属三秋若属皆且为所虏 |
B.潦水尽寒潭清满城尽带黄金甲 |
C.穷岛屿之萦回穷且益坚 |
D.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找出与例句对偶句式结构相同的一项
例:披绣闼,俯雕甍
A.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 B.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
C.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D.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
下列对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本句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 |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晚暮色之美。 |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也。父不疑,桂阳太守。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泛览经籍,尤长隶书。不疑初为乌程令,欣时年十二,时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献之尝夏月入县,欣著新绢裙昼寝,献之书裙数幅而去。欣本工书,因此弥善。起家辅国参军,府解还家。隆安中,朝廷渐乱,欣优游私门,不复进仕。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欣书,常辞不奉命,元显怒,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此职本用寒人,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论者称焉。欣尝诣领军将军谢混,混拂席改服,然后见之。时混族子灵运在坐,退告族兄瞻曰:“望蔡见羊欣,遂易衣改席。”欣由此益知名。
桓玄辅政,领平西将军,以欣为平西参军,仍转主簿,参预机要。欣欲自疏,时漏密事,玄觉其此意,愈重之,以为楚台殿中郎。谓曰:“尚书政事之本,殿中礼乐所出。卿昔处股肱,方此为轻也。”欣拜职少日,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十余年不出。
义熙中,弟徽被遇于高祖,高祖谓咨议参军郑鲜之曰:“羊徽一时美器,世论犹在兄后,恨不识之。”即板欣补右将军刘籓司马,转长史,中军将军道怜谘议参军。出为新安太守。在郡四年,简惠著称。除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并不就。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转在义兴,非其好也。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除中散大夫。
素好黄老,常手自书章,有病不服药,饮符水而已。兼善医术,撰《药方》十卷。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诣,行必由城外,未尝入六关。元嘉十九年,卒,时年七十三。
——《宋书•羊欣传》(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竞:争斗 |
B.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屏:隐退 |
C.弟徽被遇于高祖遇:对待 |
D.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诣诣:去、到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献之书裙数幅而去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B.不以高卑见色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
C.殿中礼乐所出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D.转在义兴,非其好也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羊欣在十二岁时就得到王献之的赏识,王献之在羊欣睡觉的时候,在羊欣的新绢裙上写了几幅字,羊欣的书法也因此得到进一步提高。 |
B.会稽王世子元显经常让羊欣给他写字,羊欣坚决推辞,因而被贬为军府舍人,但羊欣却能泰然对之。 |
C.羊欣多次被征召为官,但他却无意于仕途,或辞不就命,或称病自免,即便在任,也常以山水为娱。 |
D.羊欣平常喜欢黄老之学,经常抄写黄老典籍,即使生病也不吃药,但他却精通医术,还撰写了十卷《药方》。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傅潜,冀州衡水人。太宗在藩邸,召置左右。即位,隶殿前左班,三迁东西班指挥使。征太原,一日,再中流矢。又从征范阳,先到涿州,与契丹战,生擒五百余人。翌日,上过其所,见积尸及所遗器仗,嘉叹之。师旋,擢为内殿直都虞候。上对枢密言:“潜从行有劳,赏薄。”
真宗即位,领忠武军节度,数月召还。咸平二年,复出为镇、定、高阳关三路行营都部署。契丹大入,缘边城堡悉飞书告急,潜麾下步骑凡八万余,咸自置铁棰,争欲奋击。潜畏懦无方略,闭门自守,将校请战者,则丑言骂之。朝廷屡间道遣使,督其出师,会诸路兵合击,范廷召、桑赞、秦翰亦屡促之,皆不听。廷召等怒,因诟潜曰:“公恇怯乃不如一妪尔。”潜不能答。都钤辖张昭允又屡劝潜,潜笑曰:“贼势如此,吾与之角,适挫吾锐气尔。”然不得已,分骑八千、步二千付廷召等,于高阳关逆击之,仍许出兵为援。洎廷召等与契丹血战而潜不至。
及车驾将亲征,又命石保吉、上官正自大名领前军赴镇、定与潜会。潜卒逗遛不发,致敌骑犯德、棣,渡河凑淄、齐,劫人民,焚庐舍。 上驻大名而边捷未至,且诸将屡请益兵,潜不之与;有战胜者,潜又抑而不闻。上由是大怒,乃遣高琼单骑即军中代之,令潜诣行在。至,则下御史府,命钱若水同劾按,一夕狱具。百官议法当斩,从驾群臣多上封请诛之。上贷其死,下诏削夺潜在身官爵,并其家属长流房州。潜子内殿崇班从范,亦削籍随父流所,仍籍没其赀产。五年,会赦,徙汝州。景德初,起为本州团练副使,改左千牛卫上将军,分司西京。大中祥符四年,车驾西巡至洛,因令从驾还京,迁左监门大将军,还其宅。久之,判左金吾街仗。天禧元年,卒。
(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八》,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潜麾下步骑凡八万余凡:总共 |
B.洎廷召等与契丹血战而潜不至洎:等到 |
C.潜又抑而不闻闻:听见 |
D.上贷其死贷:宽恕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擢为内殿直都虞候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
B.廷召等怒,因诟潜曰因其土俗,为设教禁 |
C.洎廷召等与契丹血战而潜不至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 |
D.仍籍没其赀产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潜随驾征范阳,与契丹交战有功,得到了升迁,但太宗认为傅潜功劳很大,对他的奖赏不够。 |
B.契丹入侵,傅潜不顾朝廷的命令和部下的请战,始终不愿意出兵。 |
C.傅潜被高琼取代,他回到朝廷之后,就被交给御史府,钱若水一个晚上就判罪定案了。 |
D.傅潜被流放房州,他的儿子也被削去官职随父流放,他们的资产全部被没收。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陶侃字士行,本鄱阳人也。徙家庐江之寻阳。侃早孤贫,为县吏。庐江太守张夔召为督邮,有能名,迁主簿。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正寒雪,诸纲纪①皆难之,侃乃请行,众服其义。
迁武昌太守,左转广州刺史。侃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②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其励志勤力,皆此类也。
迁都督荆、雍、盖、梁州诸军事。侃性聪敏,勤于吏职。终日敛膝危坐,阃外③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远近书疏,莫不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乃命取其酒器、 博之具,悉投之于江,吏将则加鞭扑,曰:“樗④者,牧猪奴戏耳!老庄浮华,非先王之法言,不可行也。君子当正其衣冠,摄其威仪,何有乱头养望⑤自谓宏达邪!”有奉馈者,皆问其所由。若力作所致,虽微必喜,慰赐参倍;若非理得之,则切厉呵辱,还其所馈。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殖,家给人足。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后正会⑥,积雪始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侃性纤密好问,尝课诸营种柳。都尉夏施盗官柳植之于己门。侃后见,驻车问曰:“此是武昌西门前柳,何因盗来此种?”施惶怖谢罪。时武昌号为多士,侃每次酒有定限,常欢有余而限已竭,或劝更少进,侃凄怀良久曰:“年少曾有酒失,亡亲见约,故不敢逾。”
注:①纲纪,指管理一家事务的仆人。 ②甓,砖。 ③阃外,统兵在外。 ④樗 ,中国古代的一种博戏。 ⑤乱头养望,披头散发,故意做作以博取声名。 ⑥正会,皇帝元旦朝会群臣。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堪:承受 |
B.尝课诸营种柳 课:督促 |
C.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 贼:盗窃 |
D.终日敛膝危坐 危:端正 |
下面各句全都能表现陶侃勤勉敬业的一项是 ( )
A.①终日敛膝危坐,阃外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 ②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 |
B.①远近书疏,莫不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 ②时正寒雪,诸纲纪皆难之,侃乃请行 |
C.①此是武昌西门前柳,何因盗来此种? ②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
D.①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 |
②有奉馈者,皆问其所由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陶侃鼓励人们努力耕作,惩处不劳而获者,所以百姓勤于农耕养殖,家给人足。 |
B.陶侃做事细微缜密,木屑竹头终有用处;在饮酒之事上,可见其严谨作风。 |
C.陶侃为官后,能勇于助人而不畏艰难;任高官后,仍能励志不辍。 |
D.陶侃任几个州的都督,勤于政事,并教导官员珍惜时间认真做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