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计算(每小题4分,共8分):
(1)
(2)·tan 30°.

科目 数学   题型 计算题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回顾)

如图1, ΔABC 中, B = 30 ° AB = 3 BC = 4 ,则 ΔABC 的面积等于   

(探究)

图2是同学们熟悉的一副三角尺,一个含有 30 ° 的角,较短的直角边长为 a ;另一个含有 45 ° 的角,直角边长为 b ,小明用两副这样的三角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ABCD (如图 3 ) ,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它的面积,从而推出 sin 75 ° = 6 + 2 4 ,小丽用两副这样的三角尺拼成了一个矩形 EFGH (如图 4 ) ,也推出 sin 75 ° = 6 + 2 4 ,请你写出小明或小丽推出 sin 75 ° = 6 + 2 4 的具体说理过程.

(应用)

在四边形 ABCD 中, AD / / BC D = 75 ° BC = 6 CD = 5 AD = 10 (如图5)

(1)点 E AD 上,设 t = BE + CE ,求 t 2 的最小值;

(2)点 F AB 上,将 ΔBCF 沿 CF 翻折,点 B 落在 AD 上的点 G 处,点 G AD 的中点吗?说明理由.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 OABC 的边 OA OC 分别在 x 轴、 y 轴上,点 B 坐标为 ( 4 t ) ( t > 0 ) ,二次函数 y = x 2 + bx ( b < 0 ) 的图象经过点 B ,顶点为点 D

(1)当 t = 12 时,顶点 D x 轴的距离等于   

(2)点 E 是二次函数 y = x 2 + bx ( b < 0 ) 的图象与 x 轴的一个公共点(点 E 与点 O 不重合),求 OE · EA 的最大值及取得最大值时的二次函数表达式;

(3)矩形 OABC 的对角线 OB AC 交于点 F ,直线 l 平行于 x 轴,交二次函数 y = x 2 + bx ( b < 0 ) 的图象于点 M N ,连接 DM DN ,当 ΔDMN ΔFOC 时,求 t 的值.

如图1,一次函数 y = - x + b 与反比例函数 y = k x ( k 0 ) 的图象交于点 A ( 1 , 3 ) B ( m , 1 ) ,与 x 轴交于点 D ,直线 OA 与反比例函数 y = k x ( k 0 ) 的图象的另一支交于点 C ,过点 B 作直线 l 垂直于 x 轴,点 E 是点 D 关于直线 l 的对称点.

(1) k =    

(2)判断点 B E C 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并说明理由;

(3)如图2,已知点 F x 轴正半轴上, OF = 3 2 ,点 P 是反比例函数 y = k x ( k 0 ) 的图象位于第一象限部分上的点(点 P 在点 A 的上方), ABP = EBF ,则点 P 的坐标为 (      )

如图, Rt Δ ABC 中, B = 90 ° AB = 3 cm BC = 4 cm .点 D AC 上, AD = 1 cm ,点 P 从点 A 出发,沿 AB 匀速运动;点 Q 从点 C 出发,沿 C B A C 的路径匀速运动.两点同时出发,在 B 点处首次相遇后,点 P 的运动速度每秒提高了 2 cm ,并沿 B C A 的路径匀速运动;点 Q 保持速度不变,并继续沿原路径匀速运动,两点在 D 点处再次相遇后停止运动,设点 P 原来的速度为 xcm / s

(1)点 Q 的速度为    cm / s (用含 x 的代数式表示).

(2)求点 P 原来的速度.

如图,小明在教学楼 A 处分别观测对面实验楼 CD 底部的俯角为 45 ° ,顶部的仰角为 37 ° ,已知教学楼和实验楼在同一平面上,观测点距地面的垂直高度 AB 15 m ,求实验楼的垂直高度即 CD 长(精确到 1 m )

参考值: sin 37 ° = 0 . 60 cos 37 ° = 0 . 80 tan 37 ° = 0 . 75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