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度又称干燥指数,它是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反映了某地、某时段水分的收入和支出状况。读图完成18~20题。图中四地干燥度的排序正确的是
A.兰州<西宁<武威<酒泉 | B.西宁<兰州<酒泉<武威 |
C.兰州<武威<西宁<酒泉 | D.酒泉<西宁<兰州<武威 |
影响图中干燥度分布的因素有
A.纬度位置和冬季风 | B.海陆位置和太阳辐射 |
C.大气环流和地形 | D.纬度位置和地形 |
关于图中河流A和湖泊B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 | B.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 |
C.湖泊为淡水湖 | D.湖泊对河流具有调节作用 |
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从丹江口调水顺利进京(如下图所示)。由于地面起伏,调水过程中,有的地段能够自流,有的地段需要人工提水。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工程进入常态化运行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京津地区,雾霾减少 |
B.京津地区,地下水位下降 |
C.丹江口地区,云量减少 |
D.丹江口地区,昼夜温差减小 |
根据调水规划,7、8月份调水量相对较小,原因是:
①华北地区春旱②江淮地区伏旱
③华北地区夏涝④江淮地区梅雨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甲、乙、丙是我国四大地区中的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中的省级行政区,图中分别反映了这三个省区的产业结构和三大产业就业人员比率。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有关甲、乙、丙三个省级行政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分别位于我国的东、中、西部经济地带 |
B.三个省级行政区中,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丙 |
C.三个省级行政区中,经济最发达的是甲 |
D.甲、乙省级行政区所在地区,仍然是以传统型工业为主体 |
就乙省区而言,三个产业的劳动生产率: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 B.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
C.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 D.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
下列关于我国西部(经济地带)地区叙述不正确的是:
A.环境问题以生态破坏为主 |
B.冬半年各省份受寒潮影响都很大 |
C.西南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
D.跨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三大水系 |
西部(经济地带)地区在今后发展中应注重的问题是:
A.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使其成为全国的原材料生产基地 |
B.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的农业生产 |
C.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发展绿洲农业 |
D.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天然林草,因地制宜地退耕还林还草 |
下列关于南北方地区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北方农田多为旱地,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
B.南方人以面食为主食,且擅长滑雪运动 |
C.北方民居墙体厚 |
D.南方丘陵山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