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是用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右图是相关实验记录,据此不能得到的是
A.温度增加到l5℃以上,细胞膜流动性增强 |
B.该实验证明膜蛋白能够运动 |
C.温度对膜蛋白的运动有影响 |
D.图中数据说明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 |
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Chlorotoxin)由蝎子毒液中的一种蛋白质经人为加工制成,它可以选择性地“绑定"癌细胞,使癌症手术更加容易、有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可能被癌细胞的某些特异性蛋白识别 |
B.蝎子毒液中的这种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和分泌需要线粒体 |
C.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由蝎子细胞的核糖体合成 |
D.氯代毒素能选择性地“绑定”癌细胞,方便制定医疗方案 |
生长在含盐量高、干旱土壤中的盐生植物,通过在液泡中贮存大量的Na+而促进细胞吸收水分。有关该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泡内Na+的大量贮存需要细胞代谢提供能量 |
B.液泡内Na+参与调节渗透压,大量贮存使细胞液渗透压增大 |
C.该现象说明,植物通过维持正常pH来保证细胞正常的生理活动 |
D.该现象说明,盐生植物的生理功能是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 |
下列过程未体现生物膜系统功能的是()
A.胰岛素调节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 |
B.蔗糖溶液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
C.光合作用中的H2O分解成O2和[H] |
D.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
对植物根尖细胞中某细胞器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25%、10%、30%、20%、15%,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细胞器无膜
B.该细胞器能固定CO2
C.该细胞器能产生水
D.该细胞器不能进行能量转换
如图所示为油料作物的种子在成熟过程中,4种有机物(可溶性糖、淀粉、含氮化合物和脂肪)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1和2代表的是糖,4代表的是脂肪 |
B.图中4代表淀粉,可用碘液来检查 |
C.随着种子的成熟,含氮化合物主要是磷脂、核酸等 |
D.向该类型种子的提取液中滴加苏丹Ⅲ,溶液将呈红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