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Z在同一短周期,X、Y、Z分别易形成X—、Y+、Z2+离子,它们的半径之间存在的关系是( )
A.X>Y>Z | B.Y+ >Z2+ >X- | C.Y+ >X— >Z2+ | D.X—>Y+>Z2+ |
将0.1mol Cu与40ml 10mol/LHNO3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后的溶液里含有a molH+由此可知
A.生成的气体一定是N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4.48 L |
B.生成的气体一定是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1.49L |
C.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2-a)mol |
D.反应后的溶液里含有0.2mol NO3- |
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物质 选项 |
a |
b |
c |
A |
NaOH |
Na2CO3 |
NaHCO3 |
B |
Na2SiO3 |
Si |
SiO2 |
C |
HCl |
HClO |
Cl2 |
D |
S |
SO2 |
SO3 |
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都正确的是
A.过量的铜屑与稀硝酸作用,反应停止后,再加入1mol/L稀硫酸,铜屑又逐渐溶解是因为铜可直接与1mol/L稀硫酸反应 |
B.铁钉放在浓硝酸中浸泡后,再用蒸馏水冲洗,然后放入CuSO4溶液中不反应,说明铁钉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稳定的氧化膜 |
C.粗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比纯锌快,是因为粗锌比纯锌还原性强 |
D.工业制玻璃的主要反应之一:高温下Na2CO3+SiO2=Na2SiO3+CO2↑;该反应原理可用“强酸H2CO3制弱酸H2SiO3”来解释 |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I-、NH4+、Cu2+、SO32-,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溶液呈无色。(提示:I2+SO2+2H2O==2HI+H2SO4)则下列关于溶液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肯定不含I-②肯定不含Cu2+③肯定含有SO32-④可能含有I-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在下列各指定溶液中,离子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澄清透明的溶液中:Cu2+、Fe3+、NO3-、Cl- |
B.使pH试纸变蓝的溶液中:NH4+、Na+、SO42-、Cl- |
C.含有大量ClO-的溶液中:K+、OH-、I-、SO32- |
D.c(Fe3+)=0.1mol/L的溶液中: K+、ClO-、SO42-、S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