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孟子》一书中招致明太祖对孟子不满的话最有可能是( )
| A.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
| B.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
| C.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 伯夷也 |
| D.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 |
下面是1919年某地的几个长工的闲话,其中哪一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 A.张三:还是人家俄国好,吃穿用,国家统一发给,不用自己花钱去买 |
| B.李四:说得也是,听说人家俄国的农民,有自己的地,可我们还要给地主干活 |
| C.刘五:我觉得俄国不好,农民虽然有自己的地,可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余粮都得给国家,不许卖 |
| D.王六:谁说余粮不许卖,听说人家列宁专门通过了一项法令,鼓励买卖自由 |
谭嗣同1896年在《仁学》一书中说:中国“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这句话的真实意图是
| A.对古代政治制度的欣赏 | B.说明中国在政治领域相对停滞的特征 |
| C.肯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 D.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根源 |
某学者在评价中国17、18世纪时的科技时强调:“在中国,技术的发展跟不上科学的发展,它在原地踏步。出现这种状况的一个主要原因无疑是中国的□□□,不必发明机器来节省人力。它是由地方性人口过剩产生贫穷的永久性受害者。”根据该学者的观点,你认为空格部分最合适的内容应该是
| 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 B.人力资源太过丰富 |
| C.专治体制腐朽僵化 | D.商业发展缓慢迟滞 |
唐朝时刘晏长期掌管国家财政大权,为官廉洁,被称为“工于谋国而拙于谋身的一代良相”。据此判断,刘晏供职的部门应该是
| A.尚书省 | B.中书省 | C.门下省 | D.中书门下 |
农耕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这是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但仅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对这段材料描述的土地制度理解不正确的是

①土地兼并是其产生的原因之一
②反映了土地制度日益完善
③ 不 能 反 映出封 建统
治 的 阶 级 基 础④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

| A.① | B.②③ | C.③ | D.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