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国家统一的基础。下列做法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的是
①理性尊重彼此的差异,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②要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③要反对国际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干涉我国内政
④要在有少数民族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①② |
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人民民主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创造。据此回答问题。具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萌芽性质的探索是()
A.抗日战争时期的参议会 |
B.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兵代表苏维埃 |
C.解放战争后期和建国初期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D.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和农民协会 |
综观中国近代政治发展的历程和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新型人民政权的实践,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新中国的政体必须是人民民主专政 |
B.新中国的政体只能是民主集中制 |
C.与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相适应的政体只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D.新中国建立的政权只能是工人阶级的政权 |
辛亥革命后,代表各种政治势力的政客竞相仿效西方议会民主,“建国会、立政党”,一时间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政党、团体三百多个。但是,它们大多成了各派军阀、官僚、政客借以争权夺利的工具。旧中国的多党竞选和议会民主只给历史留下一幕幕闹剧。据此回答问题。在西方国家普遍实行议会民主制度,到了中国却形成了一幕幕闹剧,这是因为()
A.在中国不适合建立民主制度 |
B.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应该继续保留君主制 |
C.当时的政党都是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利益的 |
D.各派军阀、官僚、政客之间的利益不均衡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钦定宪法大纲》 | B.《临时约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共同纲领》 |
在普选的基础上,我国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大,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人民当家作主有了最重要的制度保障。这表明()
①这一制度是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
②这是一种与我国国体相适应的国家结构形式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材料一:2008年---2011年我国玉米产量和需求量变化表(单位:万吨)
年度 |
年度总产量 |
年度总需求 |
2008 |
12160 |
13188 |
2009 |
13000 |
13400 |
2010 |
14800 |
16170 |
2011 |
15200 |
19800 |
材料二:叶圣陶先生的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中农民的稻米丰收了,可是收入不增反而减少了。
(1)说明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以及可能出现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请你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原因以及启示。
图反映,物价上涨对低收入人群的家庭经济负担的影响比较大。因为,在一般条件下,表示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和需求量的关系的曲线是
A.曲线a | B.曲线b |
C.曲线c | D.曲线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