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问的间隔变小 |
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在点燃条件下,甲、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B.一定条件下,丁可转化为乙 |
C.反应中甲、乙的分子数比为1∶1 | D.反应中只有氢的化合价不变 |
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A.热胀冷缩现象:微粒的间隙改变 | B.水用于灭火:水能降低着火点 |
C.酸有相似化学性质:酸溶液中都有H+ | D.蔗糖溶液不导电:蔗糖以分子形式分散 |
按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对应目的的是
A.比较溶解性 | B.检验铵盐 | C.制二氧化碳 | D.证明酸碱能反应 |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蒸馒头时加入适量小苏打 | B.图书、档案失火,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
C.用钢丝球经常擦洗铝锅 | D.用聚氯乙烯制食品保鲜膜 |
下列对物质的归类正确的是
选项 |
甲 |
乙 |
A |
常见的碱 |
烧碱、纯碱、熟石灰 |
B |
糖类物质 |
淀粉、蔗糖、纤维素 |
C |
金属材料 |
玻璃钢、生铁、硬铝 |
D |
大气污染物 |
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粉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