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 )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适量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钡溶液中 |
产生沉淀 |
碳酸的酸性比盐酸弱 |
B |
二氧化硫通入溴水中 |
溶液褪色 |
二氧化硫有漂白性 |
C |
取少量某无色溶液,先滴加氯水,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 |
溶液分层,下层呈橙红色 |
原无色溶液中一定有溴离子 |
D |
将铜片放入浓硝酸中 |
产生大量无色气体,溶液变为蓝绿色 |
只体现浓硝酸的强氧化性 |
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pH=3的一元酸和pH=11的一元强碱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中:c(OH-)=c(H+) |
B.在0.1 mol·L-1Na2CO3溶液中:c(OH-)-c(H+)=c(HCO3-)+2c(H2CO3) |
C.已知叠氮酸(HN3)与醋酸酸性相近,则在NaN3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a+)>c(OH¯)>c(N3¯)>c(H+) |
D.0.2 mol·L-1NaHCO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1 mol·L-1NaOH溶液:c(CO32-)>c(HCO3-)>c(OH-)>c(H+) |
双隔膜电解池的结构示意简图如图所示,对该装置及其原理判断错误的是
A.c隔膜为阴离子交换膜、d隔膜为阳离子交换膜 |
B.A溶液为硫酸,B溶液为氢氧化钠 |
C.a气体为氢气,b气体为氧气 |
D.该电解反应的总方程式为:2Na2SO4+6H2O![]() |
已知M、W、X、Y、Z为短周期元素,M为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W、Z同主族,X、Y、Z 同周期,Z元素的原子序数为W的2倍,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Y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Y的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相等,W和X能形成X2W和X2W2两种常见化合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W、X、Y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小关系为W > X >Y |
B.M、W元素形成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W>M |
C.X金属元素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
D.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浓溶液能与Y在常温下剧烈反应 |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门捷列夫根据原子量排列的周期表成功预言了类铝(镓)、类硅(锗)等元素的存在 |
B.铀(U)属于过渡元素,能跟氟形成UF6,据此可推测U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 |
C.HF、HCl、HBr、HI的还原性依次增强,热稳定性依次减弱,沸点依次升高 |
D.Na、Mg、A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故失去电子的能力越来越强 |
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3+2KNO3 = K2O+5Na2O+16N2↑。若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75 mol,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有0.250 mol KNO3被氧化 |
B.生成44.8 L N2(标准状况) |
C.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25 mol |
D.被氧化的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3.75 m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