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世界银行的有关协定:“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资源的开发”。这一材料反映出世界银行主要职能是
| A.维持汇率稳定 | B.消除贸易壁垒 |
| C.提供发展援助 | D.促进自由贸易 |
对“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批评先后出现在(明)都穆《听南纪谈》、(清)黄宗羲《高元发三稿类存序》和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反映了
| A.空谈诱导了封建社会的衰落 |
| B.经世致用是历代主流文化理念 |
| C.儒家思想革新的进取性不强 |
| D.社会转型时期更需务实学风的支持 |
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 A.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地主阶级的统治 |
|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 D.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
(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候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于是,上从其计。(引自《前汉书》卷六十四上)为什么说主父偃的建议是“计”?因为
| A.它不仅有利于刘姓政权而且抚慰了异姓功臣 |
| B.它既提高了诸侯国的地位又满足了诸侯子弟 |
| C.它以宣仁孝之道为由而行削弱诸侯力量之实 |
| D.它用加强地方权力的办法来巩固中央的控制 |
《红楼梦》《十日谈》都是中外历史上的著名作品,它们共同的主要特点是
| A.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 B.反映新经济因素的产生或发展 |
| C.促进了艺术的改革与创新 | 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
某西方史学家提出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中古—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这一历史分期法的着眼点在于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扩展的历程 |
| B.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性意义 |
| C.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 |
| D.人类由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