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他为了实现统一和巩固统一采取了许多措施,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他首创军功爵制,使军队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
B.他在统一方略上,从弱小的韩国开刀,最后灭赵 |
C.他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有关思想、医学和种植的书 |
D.他在全国设立36郡,郡下设县,避免国家重新陷入分裂局面 |
明朝后期的李贽被称为“离经叛道”的思想家。对这里“离经叛道”的准确理解应该是
A.挑战正统儒学权威 |
B.彻底否定孔孟之道 |
C.倡导君民共主 |
D.大力批判道家学说 |
下表是隋唐至明清时期“节(夫死不改嫁)烈(以死守节)妇女”的数量变化情况。下表数据可以用来解释
时间 |
隋唐 |
宋 |
元 |
明 |
清 |
节烈妇女 |
61人 |
274人 |
742人 |
35892人 |
12323人 |
A.宋以后妇女思想开放
B.理学对人们思想的影响
C. 明清社会矛盾日益加深
D.明清社会风气每况愈下
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
B.从天人感应出发 |
C.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 |
D.从人的本性出发 |
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
A.神化君主统治 | B.祭祀天地神祇 |
C.炫耀文治武功 | D.报答天地之恩 |
荀子在《解蔽篇》中说:“今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则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乱。”出现材料中“百家异说”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处于分裂局面 |
B.社会出现急剧转型 |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
D.各诸侯国混战不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