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事件 |
1683年 |
康熙帝设台湾府,设总兵、副将驻守台湾 |
1685—1688年 |
康熙帝分别命令彭春、萨布素组织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 |
1691年 |
康熙帝在多伦诺尔与蒙古各部贵族进行会盟 |
A、民族团结的推动者康熙帝
B、国家主权的维护者康熙帝
C、国家海防的守卫者康熙帝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历史学家布洛赫指出:“即使是那些看来明白无误而又极具价值的文献或考古资料,也只有当人们适时地向它提出问题时,它才会开口说话。”他在此强调历史研究应
A.带着问题去发掘资料的价值 | B.搜集足够的资料并进行确证 |
C.秉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D.依据已有的资料确定研究方向 |
近代有学者说:“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西洋画可谓形似极矣!而立体派之思想转变,亦足见形似之不足尽艺术之长”。该学者这一认识的主旨是
A.西方画作都以形似为重 | B.文人画和西洋画可以取长补短 |
C.文人画有形似的不足 | D.文人画与立体派都重精神表达 |
2010年1月第40届世界经济达沃斯论坛将主题确定为“重新思考价值观、重新设计合作体制、重新建设相关国际机构”。三个“重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世界
A.经济政治多极化的进一步发展 | B.动荡局势的加剧 |
C.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复杂格局 | D.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
新华网发表《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二战后国际关系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 三重镜像。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
A.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 B.欧盟成立 |
C.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 D.两极格局的形成 |
下图是20世纪50——70年代大国关系图。阅读下图(“—”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甲乙丙分别指
A.英法美 | B.英美苏 | C.中苏美 | D.美中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