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若要由视野Ⅰ变为视野Ⅱ,下列操作过程中,正确的顺序是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转动细准焦螺旋③调节光圈④转动转换器⑤向左下方移动玻片⑥向右上方移动玻片
| A.①③④⑤ | B.⑤③④② | C.⑥④③② | D.⑤④③② |
下列各曲线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及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人的成熟红细胞中ATP生成速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 |
| B.乙图所示物质运输速率不受呼吸酶抑制剂的影响 |
| C.丙图表示酵母菌呼吸时氧气浓度与CO2产生量的关系,a点时产生ATP最多 |
| D.丁图表示小鼠体细胞内酶活性与外界环境温度的关系 |
现有一瓶酵母菌的葡萄糖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在氧浓度为a时发生的情况是()
| A.100%酵母菌进行发酵 |
| B.30%的酵母菌进行发酵 |
| C.60%的酵母菌进行发酵 |
| D.酵母菌停止发酵 |
下列有关线粒体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在线粒体基质 | B.与ATP合成有关的酶都在线粒体内膜上 |
| C.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时必须有氧的参与 | D.细胞产生 CO2的部位不一定是线粒体 |
如图所示为不同条件下的同种酶促反应速度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影响AB段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是底物的浓度 |
| B.BC段反应速度的主要限制因子可能是酶量 |
| C.温度导致了酶促反应I和Ⅱ的速度不同 |
| D.曲线I显示,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7℃ |
将某植物细胞置于大于该细胞细胞液浓度的硝酸钾(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发现该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其原因可能是该细胞()
①是死细胞 ②是根尖分生区细胞 ③大量吸水 ④大量失水 ⑤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 A.①②③ | B.①②⑤ | C.②③⑤ | D.②④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