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图是北半球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高度日变化。读图回答13~16题。

该地的经度是                                                 (      )

A.15°E B.30°E C.15°W D.30°W

某日该地日出时北京时间为11:00,则该日该地日落时北京时间为      (      )

A.01:00 B.03:00 C.21:00 D.23:00

若黄赤交角为K,则图中hl与h2的差为                            (      )

A.1/2X B.X C.3/2X D.2X

一年中该地正午物体影子朝北的时间约为                          (      )

A.3个月 B.4个月 C.8个月 D.9个月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图为“地球光照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图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纬度越低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B.地球公转速度达到一年中最快
C.南半球各地白昼渐长黑夜渐短
D.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主体为昏线

下列关于下图示季节相关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内陆的塔里木河正值枯水期
B.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
C.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处于多雨季节
D.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自东向西流

读“我国部分省区7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影响图中28°C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
①太阳辐射 ②海陆分布 ③地形因素 ④副热带高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此时沿图中海岸线分布的28°C等温线自南向北观察到的现象,最可信的是( )

A.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B.河流汛期逐渐变长
C.降水量越来越大 D.白昼时间越来越长

读“沿我国30°N分布的四地地理要素度量值变化趋势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要素①②③④分别可能是 ( )

A.①地势高低②人均土地面积③年平均气压④年平均气温
B.①年太阳辐射总量②地势高低③水能资源④热量资源
C.①人均土地面积②人均粮食产量 ③热量资源④人口密度
D.①人口密度②年降水量③年平均气温④人均粮食产量

对造成上述各要素分布差异主要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①—地形和气候 B.②—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C.③—降水量和地形 D.④—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关于上述各要素在我国各大区域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B.②—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C.③—西南最多、华北最少
D.④—西北最多、华北最少

下图所示区域位于某大陆西岸,结合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向为先向北后向西北
B.补给类型主要为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C.汛期出现在冬季
D.图中河段长度约为200km

图中甲和乙的数值可能是()

A.400m 650m B.800m 350m
C.400m 550m D.800m 650m

读“某区域等高(深)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如果在图中①河段画等高线,则该等高线的凸出方向为()

A.东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南方向

最近几十年来,②处等深线不断向东移动,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沿海地区滥采滥挖珊瑚礁
B.河口段经常使用挖沙船清除泥沙
C.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入海泥沙沉积加强
D.沿海地区红树林遭到了严重破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