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历两京左、右通政。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①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瑞锐意兴革,请浚吴淞、白茆,通流入海,民赖其利。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徐阶罢相里居,按问其家无少贷。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②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搢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瑞抚吴甫半岁,小民闻当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万历初,张居正当国,亦不乐瑞,令巡安御史廉察之。御史至山中视,瑞设鸡黍相对食,居舍萧然,御史叹息去。居正惮瑞峭直,卒不召。十二年冬,居正已卒,吏部拟用左通政。帝雅重瑞名,畀以前职。明年正月,召为南京右佥都御史,道改南京吏部右侍郎,瑞年已七十二矣。疏言衰老垂死,愿比古人尸谏大义,大略谓:“陛下励精图治,而治化不臻者,贪吏之刑轻也。诸臣莫能言其政,反借待士有礼之说,交口而文其非。夫待士有礼,而民则何辜哉?”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百司惴恐,多患苦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
(选自《明史》,有删节)
[注] ①中人:太监。②给事中:官名,常在皇帝左右待从,备顾问应对之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疾大户兼并疾:痛恨 | B.又裁节邮传冗费裁:免去 |
C.帝雅重瑞名,畀以前职雅:向来 | D.交口而文其非文:掩饰 |
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海瑞治吏威严的一组是
①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 ②力摧豪强,抚穷弱
③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 ④鱼肉搢绅,沽名乱政
⑤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⑥百司惴恐,多患苦之
A.①③⑤ | B.②③⑥ | C.②④⑥ | D.①③⑥ |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舒化指责海瑞,而皇上则褒奖海瑞,房寰恶毒诋毁海瑞,海瑞也上疏请求退休皇帝则抚慰挽留。这都说明了皇帝对海瑞是较为赏识和看重的。 |
B.张居正并未“居正”,海瑞托病辞官后,尽管派人察看到海瑞的清廉,但终因害怕海瑞的严峻刚正,始终不敢召用他。 |
C.海瑞既有正气,又有锐气,但有人认为他已经七十二岁高龄了,已是行将就木之人,却还想效古人“尸谏大义”,要皇上重治贪官,臻于治化。 |
D.本文对比手法明显:海瑞采取了“抚穷弱”等措施,一心为民为国,深受百姓欢迎和拥戴;贪官污吏受他惩治,则对他恨之入骨,极力诋毁和排挤他。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2)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房玄龄传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十旬,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瞻,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计事。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
贞观元年,代萧禹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薛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
《(旧唐书·房玄龄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罄:用尽
B.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主祖谮:说坏话
C.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摄:代理
D.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夙:傍晚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
B.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C.论者称为良相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之忧矣/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房玄龄得到太宗信任和重视的一组是( )
①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 ②此人深积机宜,足堪委任 ③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计事 ④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 ⑤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 ⑥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房玄龄的父亲生病绵延十个月,房玄龄的心思全部用在父亲的药物和膳食上,不曾脱衣服睡过一次好觉,表现了房玄龄至孝的一面。
B.每次平定贼寇,众人争着去寻找珍宝古玩,只有玄龄先接受杰出人物,安置到幕府中,为太宗储备人才。
C.太宗把玄龄跟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作为第一等,进爵为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表现了太宗对房玄龄的另眼相看,有偏爱之意。
D.房玄龄有一年因继母去世丁忧服丧离开职位,朝廷特地下诏在昭陵赐给墓地,表现了朝廷对房玄龄的器重。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
(2)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
(3)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
翻译下列语句
18.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9.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20.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阅读下面的课文片段,完成9——15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鸿门宴》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公从之
B.卮酒安足辞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C.夫晋,何厌之有不然,籍何以至此
D.刑人如恐不胜三寸之舌胜于百万之师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和意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起,立而饮之 夜缒而出
B.其意常在沛公也 吾其还也
C.臣死且不避 且贰于楚
D.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劳苦而功高如此 秦王目眩良久
B.沛公居山东时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D.项王许诺 行李之往来
12.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③素善刘侯张良④君安与项伯有故⑤项伯杀人,臣活之⑥欲止不内⑦常以身翼蔽沛公⑧范增数目项王⑨共其乏困⑩籍吏民,封府库
A.①②⑦/④/③⑨/⑤⑧/⑥⑩ B.①②⑦/③/④⑨/⑤⑥/⑧⑩
C.①②③/⑤⑧/④⑥/⑦/⑨⑩ D.①②⑩/③/④⑤/⑥⑨/⑦⑧
13.下列句中加点词全都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无能为也已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③共其乏困④秦王必说见臣⑤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⑥卒起不意,尽失其度⑦张良出,要项伯⑧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⑩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A.①②③⑥⑦ B.①③⑤⑥⑧
C.④⑤⑥⑦⑨ D.③⑤⑥⑨⑩
14.下列句子中文言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组是
A.以其无礼于晋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D.因击沛公于坐
15.关于节选语段的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此段亦然。
B.鸿门宴上的情节波澜起伏,可谓三起三落。三起是: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樊哙闯帐;三落是:项王赐座、项王赐酒、沛公如厕。
C.在两位武将的较量中,项庄虽勇而无谋;樊哙举止粗犷却心思缜密,一番慷慨陈词其实是巧言善辩,而且迎合了项羽的自大心理。
D.古代宴客,东面为上位,张良西向而坐,坐的正是东面,因为张良是沛公的主要谋臣,也体现了项羽礼贤下士的气度。
景帝三年,吴楚反。亚夫为太尉,东击吴楚。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食道。吴楚兵乏粮,饥,欲退,数挑战,终不出。吴楚既饿,乃引而去。亚夫出精兵追击,大破吴王濞。吴王濞弃其车,与壮士数千人亡走。汉购昊王千金。月余,越人斩吴王头以告,凡相守攻三月,而吴楚破平。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归,迁为丞相,景帝甚重之。上废栗太子,亚夫固争之,不得。上由此疏之。窦太后日:“皇后兄王信可侯也。”上让日:“信未得封也。”窦太后日:“帝趣侯信也!”上日:“请得与丞相计之。”亚夫日:“高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上默然而沮。其后匈奴王徐卢等五人降汉,上欲侯之以劝后。亚夫日:“彼背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即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上日:“丞相议不可用。”乃悉封徐卢等为列侯。亚夫因谢病免相。上居禁中,召亚夫赐食。独置大载,无切肉,又不置箸。亚夫心不平,顾谓尚席取箸。上视而笑日:“此非不足君所乎?”亚夫免冠谢上。上日:“起。”亚夫因趋出。上目送之,日:“引怏怏者,非少主臣也!”居无何,亚夫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被可以葬者。取庸苦之,不与钱。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怨而上变告子,事连污亚夫。书既闻,上下吏。吏簿责亚夫,亚夫不对。上骂之日:“吾不用也。”召诣廷尉。遂入廷尉,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
周亚夫以功为丞相,坐争封匈奴降将事病免。心恶之,赐食不置箸,叱之使起,昧于敬礼大臣之义。卒以非罪置之死,悲哉!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壮士数千人亡走走:逃跑 |
B.汉购吴王千金 购:悬赏以求 |
C.陛下侯之 侯:侯爵 |
D.庸知其盗买县官器 盗:用不正当手段谋取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吴楚既饿,乃引而去。②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
B.①吴王濞弃其车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C.①怨而上变告子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
D.①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②因谗之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亚夫用兵有方。抗击吴楚叛军时,他避其锐气,断其粮道,在其饥饿撤退之际以精兵追击,结果大胜刘濞的军队。 |
B.周亚夫因平叛有功,迁为丞相,很得景帝重视;但好景不长,又因在太子废立和王信封侯问题上与景帝意见相左,被景帝疏远。 |
C.景帝赐周亚夫大块的肉,却不给他筷子;又说周亚夫不配做自己的大臣。这些足见他对周亚夫已经极度不满。 |
D.洪迈认为周亚夫是有功的大臣,对他无罪而死,深感悲痛。认为这是景帝怨恨周亚夫违忤已意,加罪陷害而造成的悲剧。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5分)
译文:
(2)周亚夫以功为丞相,坐争封匈奴降将事病免。(5分)
译文:
文言文阅读
赵高案治李斯。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杀忠臣而贵贱人,作为阿房之宫,赋敛天下。吾非不谏也,而不吾听也。凡古圣王,饮食有节,车器有数,宫室有度,出令造事,加费而无益于民利者禁,故能长久治安。今行逆于昆弟,不顾其咎;侵杀忠臣,不思其殃;大为宫室,厚赋天下,不爱其费:三者已行,天下不听。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鹿游于朝也。”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赵高治斯,榜掠千余,不胜痛,自诬服。斯所以不死者,自负其有功,实无反心,幸得上书自陈,幸二世之寤而赦之。李斯乃从狱中上书曰:“臣为丞相治民,三十余年矣。逮秦之地狭隘,先王之时秦地不过千里,兵数十万。臣尽薄材,谨奉法令,阴行谋臣,资之金玉,使游说诸侯,阴修甲兵,饰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禄,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罪一矣。地非不广,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见秦之强。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亲。罪三矣。立社稷,修宗庙,以明主之贤。罪四矣。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树秦之名。罪五矣。治驰道,兴游观,以见主之得意。罪六矣。缓刑罚,薄赋敛,以遂主得众之心,万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若斯之为臣者,罪足以死固久矣。上幸尽其能力,乃得至今,愿陛下察之!”书上,赵高使吏弃去不奏,曰:“囚安得上书!”
赵高使其客十余辈诈为御史、谒者、侍中,更往覆讯斯。斯更以其实对,辄使人复榜之。后二世使人验斯,斯以为如前,终不敢更言,辞服。奏当上,二世喜曰:“微赵君,几为丞相所卖。”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厚赋天下,不爱其费爱护 B.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牢狱
C.榜掠千余,不胜痛拷打 D.逮秦之地狭隘及时
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吾以忠死,宜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加费而无益于民利者禁;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C.今行逆于昆弟,不顾其咎;则责攸之、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D.幸二世之寤而赦之;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斯在狱中想到关龙逢、比干、伍子胥这些才智过人的臣子都很忠诚,却被夏桀、商纣和夫差杀死,所以自己尽忠而死是应该的。
B.李斯认为二世治国无道,竟不顾后果杀死亲兄弟自封为皇,残害忠良,重用奸臣,大规模修建阿房宫,对百姓横征暴敛,其治必不长久。
C.李斯在狱中上书时采用正话反说的手法,故意给自己罗列了七大罪状,以让奏书能够顺利地上报二世,希望二世能觉悟醒察并赦免他。
D.李斯虽遭受严刑拷打,但仍不顾—切地以实情对答,他自恃口才好,有功于朝廷,即使二世派人验证他也不改口供,终于获得二世的欢心。
7.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杀忠臣而贵贱人,作为阿房之宫,赋敛天下。吾非不谏也,而不吾听也。
答:
(2)后二世使人验斯,斯以为如前,终不敢更言,辞服。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