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表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A.细胞的识别与①有密切关系 |
B.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②和③的运动速度 |
C.a过程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 |
D.如图是红细胞膜,葡萄糖进入细胞方向是II→I |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适宜浓度生长素处理凤梨,可加快果实成熟 |
B.用适宜浓度细胞分裂素处理大麦,可抑制细胞分裂 |
C.用适宜浓度乙烯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提高产量 |
D.用适宜浓度2,4—D处理插条,可促进插条生根 |
如图所示,甲图表示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的照射,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如果甲图中b处的生长素浓度为m,设a处的生长素浓度为x,则
A.m<x<n | B.x=i | C.n<x<i | D.x>i |
右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此图给你的信息是
A.不同的生长素浓度对同一器官影响不同,A点促进芽的生长,D点抑制芽的生长
B.A、B、C点对应的浓度分别是根、芽、茎生长的最适浓度,其中茎对生长素最敏感
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却抑制了根的生长
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太灵敏
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某种植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图1中横坐标生长素浓度从左到右依次是 0、10-8、10-7、10-6、10-5、10-4、10-3、10-2),由此可初步推测
A.浓度高于10-6mol/L的生长素会抑制该植物茎段的生长 |
B.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含量达到M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 |
C.该植物茎中乙烯含量的增加会促进生长素的合成 |
D.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和乙烯的含量达到峰值是同步的 |
将甲、乙、丙三株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进行如下表的处理,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表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 |
甲 |
乙 |
丙 |
顶芽 |
摘除 |
保留 |
保留 |
细胞分裂素(浸泡浓度) |
0ppm |
2ppm |
0ppm |
A.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可抵消顶端优势
B.顶芽摘除后,侧芽生长停滞
C.顶芽的存在并不影响侧芽的生长
D.细胞分裂素与侧芽的生长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