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审美文化源远流长,历代文人对艺术创作有许多精辟的论述。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在《题画》中说:“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强调“意在笔先”,“趣在法外”。这说明( )
A.绘画创作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
B.并非所有的意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
C.艺术创作只凭主观虚构 |
D.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 |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回升,一些城市出现了房价上涨过快等问题。这说明
A.表明我国正处在通货膨胀时期 | B.房价上涨能够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
C.市场价格是受供求关系影响而波动的 | D.房价上涨主要是由人们的抢购造成的 |
假定某国在一年内,商品价格总额增长50%,货币流通次数增加20%,则该国1元纸币的购买力相当于原来 元的购买力。该国这一年中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0.25投资增加 |
B.1.25物价上涨 |
C.0.25投资减少 |
D.1.25物价下跌 |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对于提振信心、活跃市场、促进住房消费和投资,实现保增长、扩内需、惠民生的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
A.消费行为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 | B.消费行为由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决定 |
C.消费行为受价格的影响 | D.消费行为受人们的心理预期因素影响 |
中央财政对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给予适当支持,省和市、县人民政府应切实加大资金投入。这说明
A.财政就是收入和支出 |
B.财政具有调节资源配置,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作用 |
C.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
D.财政对恢复市场信心起决定作用 |
会议指出,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各地加大了对建筑质量差、设施简陋、居住密度高的棚户区的改造力度,大批居民住进新居,群众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和国有工矿及林区、垦区仍有近1000万户家庭居住在棚户区。这一论断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
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 B.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 D.人的认识随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