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这一论断是强调( )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 C.认识是实践的唯一来源 | 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
2011年2月23日,是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1周年。该《准则》的出台()
①彰显了党的宗旨②充分体现了党依法行政
③可以消除当前腐败现象④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人大和政协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均起着重要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A.人大和政协是国家机关,应该接受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领导 |
| B.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是人民政协的组成部分,各级人大都有它们的代表 |
| C.各民主党派和人大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政协对国家大政方针发挥政治协商作用 |
| D.政协和各级人大为多党合作、参政议政提供渠道,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
2010年3月3日,我国各民主党派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交的提案约为300件,其中九三学社的“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被列为会议一号提案。这表明()
①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的组织形式②民主党派积极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
③人民政协对民主党派实行政治领导④民主党派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近年来,每次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民生问题都成为代表们高度关注的问题。在促进政府解决物价、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民生问题上,人大代表应该()
| A.行使决定权,对重大民生问题作出决策 |
| B.行使质询权,对政府工作提出反对意见 |
| C.行使立法权,制定法律规范政府行为 |
| D.行使提案权,依法提出民生问题的议案 |
《伊索寓言》中说:“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从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角度看,这说明了()
| A.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
| B.民族平等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
| C.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 |
| D.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