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人们通常认为植物不像人和动物一样具有“记忆力”。近来,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照射到一片叶子上的光,能够让整株植物作出相应的反应。科学家认为,植物可以用“电化学信号”在叶子之间传递光强和光质信号,这种反应方式和人的神经系统的反应方式非常相似。植物“记住”光线中的信息并作出反应,进一步佐证了( )
① 任何物质都有反应特性 ② 意识是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
③ 不同形式的物质具有同样的反应特性 ④ 物质的不同反应形式之间具有联系性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十一五”规划追求“国富”,“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从追求“国强”到强调“民富”,从唯物论角度讲,体现了()
A.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
B.坚持联系的观点,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
C.坚持发展的观点,坚持理论创新 |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应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B.看问题应具体分析事物的联系 |
C.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
D.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
有关专家指出,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会有新的突破,真正走上产业化、现代化之路,必须大力发展以专业合作社为重点的合作经济组织,这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作。上述材料表明
A.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
B.生产力的变化发展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
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网络的普及在信息交流上缩短了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给人们带来信息交流的极大便利,偌大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这说明
A.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普遍联系的 |
B.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
C.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D.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在事物联系面前无能为力 |
该图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形象标识,它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整体图形由一弧两点巧妙形成中国古文“月”字,写意的笔触旨在传达一种探索的信念。从哲学上看,该标识的创意表明
A.艺术创作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
B.艺术创作是对客观事物直观的反映 |
C.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 |
D.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意识的反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