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张先《木兰花》云:“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下列诗句与题诗所含哲理相近的是( )
A.月满中秋夜,人人惜最明 |
B.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D.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
西方法学界有一个著名的“毒果树”理论:一棵树上一旦出现了一颗毒果子,人们就必然对这棵树上的所有果子都产生怀疑,并予以拒绝。这从哲学上表明:
A.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
B.想问题办事情必须通观全局 |
C.部分对整体有一定影响 |
D.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
渤海湾溢油事故发生后,国务院召开会议,要求有关部门彻查事故原因,依法追究责任,吸取事故教训,部署开展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安全生产检查并抓紧研究完善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这说明:
A.办事情要从主观愿望出发 |
B.要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增强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
C.要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制定方针 |
D.实践具有社会性.历史性的特征 |
当前,欧洲债务危机的蔓延和发酵已演变为一场信心危机,导致全球市场动荡。国际股票.石油.金属市场呈下跌态势。世行行长佐利克和IMF总裁拉加德强调,世界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危险阶段,呼吁所有国家都要成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主要国家要发挥政治领导力,形成合力,应对危机。这说明:
A.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
B.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 |
C.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直接联系 |
D.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
“过去我们确定经济指标习惯做加法,想的.做的都是上项目.增加产值;而如今我们也要学会做减法,要把水耗.能耗降下来。”这表明:
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 B.认识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
C.注重量的积累,促进事物的质变 | D.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指导的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高产攻关获得成功,创我国大面积水稻亩产最高纪录。这说明:
A.人们可以改变规律造福人类 |
B.实践活动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
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一切奇迹 |
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