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5×2=10分)日本明蟹壳色有三种情况:灰白色、青色和花斑色。其生化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基因A控制合成酶1,基因B控制合成酶2,基因b控制合成酶3。基因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无酶1活性,基因a纯合后,物质甲(尿酸盐类)在体内过多积累,导致成体会有50%死亡。甲物质积累表现为灰白色壳,丙物质积累表现为青色壳,丁物质积累表现为花斑色壳。请回答:
(1)青色壳明蟹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
(2)两只青色壳明蟹杂交,后代只有灰白色和青色明蟹,且比例为1∶6。亲本基因型可能为AaBb×___________。若让后代的青蟹随机交配,则子代幼体中出现灰白色明蟹的概率是 ,青色明蟹的概率是 。
(3)AaBb×AaBb杂交,后代的成体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 。
Ⅱ.(5×1=5分)右图为日本明蟹的性染色体示意图,X、Y染色体的同源部分(图中I片断)
上的基因互为等位,非同源部分(图中Ⅱ1、Ⅱ2片断)上的基因不互为等位。
若明蟹的抗病性状受性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D控制,明蟹的雌、雄个体均
有抗病和不抗病类型。请回答:
①控制明蟹抗病性状的基因不可能位于右图中的 片段。
②请写出具有抗病性状的雄性明蟹个体可能有的基因型 。
③现有雌性不抗病和雄性抗病两个品种的明蟹杂交,请根据以下子代可能出现的情况,分别推断出这对基因所在的片段:
如果子代全为抗病,则这对基因位于 片段。
如果子代雌性全为不抗病,雄性全为抗病,则这对基因位于 片段。
如果子代雌性全为抗病,雄性全为不抗病,则这对基因位于 片段。
科学研究发现海胆卵细胞受精后的5小时内蛋白质合成量迅速增加。为此请你完成下面的探究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卵细胞受精后的5小时内合成蛋白质模板(mRNA)的来源。
实验材料:刚受精的卵细胞(若干)、放线菌素D(mRNA合成抑制剂)水溶液、蒸馏水、细胞培养液等(蛋白质合成量的测定方法不作要求)。
实验步骤:
(1);
(2);
(3)。
结果预期及分析
(1)若,说明合成蛋白质的模板原来就存在于受精的卵细胞中;
(2)若,说明合成蛋白质的模板有原来存在于受精的卵细胞中的,也有DNA新转录合成的;
(3)若,说明合成蛋白质的模板是DNA新转录合成的。
请根据右图回答:
(1)B时期的名称是,该时期细胞中每条染色体有个DNA分子。
(2)DNA的复制和转录发生的时期是(填字母),原因是该时期,DNA分子充分伸展开来。
(3)减数分裂过程的某个时期,其染色体排列情况与C相似,所不同的是此时期细胞中。
(4)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从能否增殖的角度看,可能有三种去向:(如人的神经细胞);(如淋巴细胞);(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右图表示棉花的根、芽、茎在不同生长素浓度下的生长情况。请回答相关问题:
(1)比较图中三条曲线,能说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棉花幼苗顶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为b,则最靠近顶芽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应为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回答),
二者的生长情况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棉农获知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片脱落的原理后,采收前在棉田喷施了一定量的脱落酸,试图除去棉花叶片便于机械采收,但效果不明显,为探究其原因,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
实验方案:取若干长势相同的,处于生殖生长末期的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三组,做下图所示的处理,观察三组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
①脱落酸能抑制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
②根据科学实验原则,上图中X处应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乙、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预测三组植株的落叶情况,得出实验结论: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成立;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不成立。
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图乙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各种组成成分,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紧密联系,形成—个统一的整体,构成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分析A→D和C→E过程中碳流动形式的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后者抵抗力稳定性较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P点时该种群年龄组成类型是______________。
(5)请根据环境容纳量的概念和保护草原出发,对草原的合理放牧提出建议: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在右图中补充完整,图甲所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模型图。(补充必要的箭头、方框内填写字母)
某种鸟类体色(基因用A、a表示)、条纹的有无(基因用B、b表示)是由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下表是三组相关杂交试验情况。请分析后回答问题:
(1)根据_____________组杂交试验的结果,可判定这两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组亲本中黄色无纹个体的一个卵原细胞能够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是_________。
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含___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
(3)第3组杂交试验后代比例为2∶1,请推测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根据这种判断,若第二组后代中绿色无纹个体自由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遗传图解表示第2组杂交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