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还原性HSO3->I-,氧化性IO3->I2。在含3 mol NaHSO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KIO3溶液。加入KIO3和析出I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过程中的氧化产物均为SO3 |
| B.a点时剩余NaHSO3的物质的量为1.2 mol |
| C.b点时的还原产物可能是KI或NaI |
| D.当溶液中I-与I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加入的KIO3为1.1 mol |
已知I-、Fe2+、SO2、Cl-和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是顺序为SO2 > I- > Fe2+ > H2O2> Cl-,则下列反应不可能发生的是
| A.2Fe2++Cl2=2Fe3++2Cl- |
| B.2Fe3++SO2+2H2O=2Fe2++SO42-+4H+ |
| C.H2O2+H2SO4=SO2↑+O2↑+2H2O |
| D.SO2+I2+2H2O=H2SO4+2HI |
下列物质按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的顺序组合的一组为
| A.纯盐酸、空气、硫酸、干冰 |
| B.蒸馏水、氨水、碳酸氢钠、二氧化硫 |
| C.胆矾、盐酸、铁、碳酸钙 |
| D.生石灰、漂白粉、氯化铜、碳酸钠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自主研发的“龙芯1号”CPU芯片与光导纤维是同种材料 |
| B.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从海水中获得食盐和淡水 |
| C.水晶项链和餐桌上的瓷盘都是硅酸盐制品 |
| D.工业制粗硅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
下列对化学知识概括合理的是
| A.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
| B.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氧化物,但同种化合价只对应一种氧化物 |
| C.丁达尔效应可用于区别溶液与胶体,云、雾均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
| D.熔融状态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
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下列关于各实验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装置③可用于收集H2、CO2、Cl2、NH3等气体 |
| B.装置②可用于吸收NH3或HCl气体,并防止倒吸 |
| C.装置①常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
| D.装置④可用于干燥、收集氯化氢,并吸收多余的氯化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