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法国大革命领导人之一的罗伯斯庇尔起草的《1793年宪法》第六条说:自由是属于所有人做一切不损害他人权利的权利,其原则是自然,其规则为正义,其保障为法律,其道德界限则在下述格言之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材料说明
①罗伯斯庇尔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②用法律保障人权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目标之一
③儒家思想对欧洲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  ④儒家思想的内涵与法国启蒙思想基本相符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今天我们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有了创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思想,它是()
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以杨立青的成长经历为线索,再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历程。根据图片中主角杨立青的服饰,判断左起第三个人物形象应处于哪一时期

A.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B.国共对峙十年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某研究者查阅到光绪二十七年一份吏部档案(右图),残缺不全,原文有:“上年□月间,□□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与这份档案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1871年,中日两国在琉球事件后谈判《中日修好条规》时,日本代表团坚决不同意清政府在条约中自称“中国”,要求只写“大清国”。清朝代表力拒:“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久,即与各国立约,亦仅只约首书写大清国字样,其条款内容皆称中国,从无写改国号之例”。对中日关于“中国”名称使用产生的争议,理解正确的是
①日本实际上不承认清朝政权代表中国
②中国政府在外交活动中首次使用“中国”这一名称,故不被日本接受
③清政府在外交活动中“大清国”和“中国”同时使用,法律意义相同
④清政府据理力争是捍卫了国家尊严的行动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在下列各项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赢得尊重 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文化大革命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