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课毕后阅读报纸,见志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 )
A.黄花岗起义 | B.武昌起义 |
C.北伐战争 | D.南昌起义 |
《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一文中写道:“古希腊人创造的这一粗糙体制,比华夏精致的专制主义体制,更有利于人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粗糙体制”指的是古希腊的民主体制 |
B.“粗糙体制”“精致体制”是两种不同的文明类型 |
C.“粗糙体制”更能体现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
D.“粗糙体制”和“精致体制”没有本质的区别 |
悉尼·胡克《历史中的英雄》:“假如我们给英雄下这样一个定义,英雄就是具有事变的创造性,并且重新决定历史进程的某些人。那么,紧跟着下一步的推论应该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对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古希腊提防英雄人物的关键措施是( )
A.设立公民大会 | B.实行陶片放逐法 |
C.成立五百人会议 | D.轮流执政,抽签选举 |
毛泽东在延安时就强调,应当对从古希腊到中国革命的整个人类文化遗产进行综合的研究。在古希腊文明中,雅典城邦的政治制度有显著特色,该制度( )
A.是现代共和政制的典范 | B.强调政党的政治作用 |
C.保证全体社会成员的民主权利 | D.与小国寡民的国情相适应 |
罗马《十二铜表法》第八表:“凡故意毁伤他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和解时,则伤人者也须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折断自由人一骨的,他必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果被害人是奴隶,罚金可减半。”该法律条文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量刑惩罚既采用罚金又保存同态复仇 |
B.用法律形式维护和加强了贵族特权 |
C.生动阐释了不分贵贱、一视同仁的原则 |
D.罗马的法律是基于习俗而不是基于理性 |
公民法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万民法是罗马帝国境内的“国际法”。下列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
A.万民法是对公民法的否定 |
B.都维护了罗马帝国的稳定 |
C.根本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
D.蕴含了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