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看到月亮,一个小孩会形象的把它同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东西联系起来;而一个远离故土的人会以“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这体现了
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
②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③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荀子日:“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体现的道理与之一致的是()
①“孟母三迁” ②耳濡目染
|
③东施效颦 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清理了野蛮的混沌,心灵才会荡起纯净的清波,扫除了愚昧的灰尘,思想才会绽放美丽的花朵。这告诉我们()
A.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 B.要积极主动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 |
C.文化是精神产品 | D.必须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
国际联盟曾以“大象”为议题悬赏征文,英国人拟定了《英国统治下非洲的猎象事业》的题目;法国人作了一篇《象的恋爱论》;意大利人哼着《象呵象呵》的诗句;而波兰人则写了一篇政见,题目叫《波兰的主权与象的关系》。这说明()
A.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方式 |
B.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
C.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 |
D.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
“要想剪除旷野的杂草,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想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这启示我们
A.文化对社会实践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
C.美德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
D.应该主动、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
近年来,我国在许多国家成功举办的“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活动受到普遍欢迎。当你看到反映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成就展后要写一篇读后感,需要确定一组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你认为下列中最准确的一组是
A.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提升文化实力 |
B.尊重差异平等协商认同外来文化 |
C.加强交流文化共享汲取各国文化 |
D.理解个性积极创新舍弃传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