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总结了四点有关减数分裂、染色体、DNA的知识点,其中错误的是
A.同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始终和着丝粒的数目相同 |
B.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正好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
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
D.次级精母细胞中的DNA分子数目正好和正常体细胞的DNA分子数目相同 |
古生物学家推测: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蓝藻有些未被消化,反而能依靠原始真核生物的“生活废物”制造营养物质,逐渐进化为叶绿体。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原始真核生物与被吞噬的蓝藻之间的种间关系只有互利共生 |
B.叶绿体中可能存在的细胞器是核糖体,DNA为单链 |
C.若调查水体中蓝藻的数量,常用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 |
D.被吞噬而未被消化的蓝藻为原始真核生物的线粒体提供了氧气和有机物 |
家庭酿酒过程中,密闭容器内酵母菌呼吸速率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8h间,容器内的水含量由于酵母菌的呼吸消耗而不断减少 |
B.0~6h间,酵母菌的能量转换效率与6~12h间能量转换效率大致相同 |
C.0~8h间,容器内压强不断增大,在8h时达到最大值 |
D.6h左右开始产生酒精,6~12h间酒精产生速率逐渐增大 |
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线粒体中大量产生ATP时,一定伴随着氧气的消耗
②叶绿体中大量产生ATP时,一定伴随着氧气的产生
③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ATP的含量较多
④ATP与ADP的转化速率越快,细胞代谢耗能越多
⑤夜间,叶绿体中C3化合物的还原所需的ATP可以来自线粒体
⑥白天,叶肉细胞基因表达所需ATP来自叶绿体和线粒体
A.③④⑤⑥ | B.①④⑤⑥ |
C.①②④ | D.①②④⑤⑥ |
下图曲线1为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如果将反应温度略微升高或向反应混合物中再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变化后的曲线最可能分别是( )
A.3 4 | B.3 2 |
C.2 4 | D.4 2 |
细胞代谢中某种酶与其底物、产物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酶1有两种底物且能与产物B结合,因此酶1不具有专一性 |
B.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取决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 |
C.酶1与产物B结合后失活,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 |
D.酶1与产物B的相互作用可以防止细胞生产过多的产物A |